English

不必惊异

2003-03-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宋玉柱 我有话说
  马斗全先生的一篇《此教授非彼教授》引起了谢公望先生的惊异(见《中华读书报》2003年1月8日第3版),认为马先生无证据、无分析,就判定“此教授非彼教授”令人感到啼笑皆非。

我拜读了两位先生的文章,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平心而论,认为马先生的议论不无道理,人们大可不必惊异。

通观马先生的观点,无非是认为大学聘请作家担任教授,应从该人的学术研究水平出发,而不应该单从名气出发。马先生提到的鲁迅、闻一多,都既是著名作家,又是知名学者。鲁迅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等著作,闻一多先生有对诗经研究的论著、对神话研究的著作,这些都说明两位作家都是资深的学者。所以,并不是说作家不能当教授,而要看是什么类型的作家。如果是单纯搞创作的作家,即使再有名,也不一定能胜任教授之职;相反地,如果不仅创作上有名,而且在学术研究上也大有成就,当然可以胜任教授之职。这后一种情况,在以往的大学里是并不少见的。例如朱自清、吴组缃等,都是名作家兼名教授。

马先生说现在的大学只看名望、不看学术实绩,聘请教授不似当年的谨严。我理解就是从该作家是否有学者身份出发的。金庸是著名作家,有他的武侠小说为证;但似乎还没有见到过他的学术著作。贾平凹的情形也是如此。所以说“此教授非彼教授”是有根据的,并非没有证据。

至于说到有无学问,那又是另一回事。“学问”是个大概念,凡人类对社会、人生、科学、技术、文化、历史……等的研究,都在学问范畴之内。谁说作家没学问?没学问能写出大部头的小说吗?我想马先生也没派定这些作家没学问。这里应该把“学问”改作“学术”。这本来是两个概念,不应混淆。作家有学问,但不一定有学术研究的成果。而教授是要教书的,教书就要传授学术,而不能单纯讲讲创作经验。所以我认为,请作家来学校做做报告,搞搞讲座,是可以的,也会受到学生欢迎。但请他们任教授,甚至带研究生,则未必妥当。因为教授和作家从事的是两种职业。但这里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作家当不了教授,并不证明作家比教授低。巴金先生一生只做作家,从未当过教授,你能说巴金低吗?反过来,名教授也多半当不了名作家,这无须举例。有多少著名的文学教授,一生从未写过一篇小说,你能由此证明他们不如作家吗?这本来就不是一码事。

所以,不要以能否当教授来衡量作家的水平,但应以能否当教授来衡量其学术水平。而大学是要搞学术的。所以,聘请作家当教授应从学术水平出发,而不应从创作名气出发。马先生的意思大概如此,有何可惊异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