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浅谈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课程的必要性

2003-04-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广东揭阳师范学校,它是一所以培养中小学教育后备力量为主的大专院校,2000年开始面向全省招生。自从学院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师范)专业以来,对于我们这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最头痛的事儿莫过于怎样去回答新生们提出的诸如“计算机科学是什么?”、“我们三年要学什么?”一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对学科的认知,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

学生们提出上面这些问题是有一定原因的。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广东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急需各方面的计算机人才(包括操作人员),于是,由社会力量办的计算机培训成了这一时期的一大产物,“计算机操作初级培训”、“计算机操作中级培训”等各类计算机培训项目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所以,这些考上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心理感觉很不平衡,同时又难以找出一种有别于社会力量办的计算机培训的自信心和优越感,担心三年制的计算机专业与社会培训是同一模式的延续或升级。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平衡,刚入校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上面的问题。

为了树立职业技术专业大学生的自信心,从2000年开始,我们给入校的计算机专业新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是“计算机导论”。以下是我们在开设导论课过程中所走过的一段弯路和取得的一点经验及体会。

一.“计算机导论”教材的选用

由于我们在开设“计算机导论”入门课程之初,存在着选择教材及教学等方面经验不足的问题,使我们在2000级和2001级学生中开设的“计算机导论”课程不太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学生中间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在他们认为计算机专业还不如社会力量办的计算机培训,给他们的自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譬如我们选择的计算机导论教材中有关于计算机磁盘操作系统(讲授的是MS-DOS环境下)、汉字操作系统(讲授CCDOS,CCBIOS2.13F及SP-DOS,UCDOS系统的使用)、WPS文字处理系统(讲授DOS下W PS的使用)等内容的章节,这些教材在社会力量办的计算机培训中早已不被采用,难怪我们的学生说这是在考古!可以这么说,前两届“计算机导论”教材没选好的问题导致我们吃力不讨好。所以说,上好计算机专业入门课,教材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自编教材缺乏系统性

针对前两届讲授“计算机导论”后学生的反应,在2002级新生入学之初,我们安排了四个学时讲授计算机入门课程,主要采用自编讲稿,以幻灯片的形式,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计算机的组成、三年制计算机专业设置的课程等内容。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效果明显比上两届好,既轻松又活跃,且解答了学生入校最关心的“三年学什么”的问题,让他们心中有底,清楚三年的计算机专业学习不同于社会办的计算机培训,更让他们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编程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而不是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人员。

但由于我们讲授的内容只局限于计算机的背景及专业设置的问题,不能清楚地给学生讲授计算机科学体系的内涵和联系,明显缺乏系统性,于是学院组织几位计算机老师对自编的“计算机导论”教材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但进展甚慢。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引入

正当我们为整改自编的计算机导论讲稿一筹莫展时,我们有幸得到计算学科认知领域的一本学术专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董荣胜、古天龙著)。书中介绍了美国计算机学会(ACM)有关“计算机导论”课程的要求,即该课程要以严密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计算学科中的各个富有挑战性的领域。该书的论点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另外,该书还用大量实例阐明了计算学科中各主要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各主要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正是我们亟待向学生们解答的问题吗?

但由于我们是大专院校,这本书是否适合三年制的计算机学生学习,我们心中没底。为吸取上两届开设导论课程的经验,我们对采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一书作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教材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第一步,由计算机专业教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先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并根据各人的学习心得在教研会上进行公开讨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大专)开设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论证,然后根据讨论结果确定是否使用。

在教研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一书从计算学科的科学问题,学科的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学科的核心概念,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形式化技术以及社会和职业的问题等方面出发,深刻地揭示了计算学科的本质,有助于计算学科的建设。如果我们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课程,将有助于我们三年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系统地接受学科方法论的指导,使他们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能摆正位置,明确方向,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感到困惑、茫然、自卑,为以后走出校门、走上讲台,当一名合格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增强信心。我们一致认为,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一书作为我们三年制计算机专业的入门教材,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初上讲台

在各位计算机专业教师达成共识后,我们采取的第二步先由学生自习一个星期,再用讲座的形式(6个学时,时间: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第10周)给大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2个班)讲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一书的第1章、第2章、第6章和第8章的内容,然后由学生写学习体会。没想到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在这6个学时的学习中如此认真,反响如此强烈,效果之好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

初次开课的成功,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在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的前几周,我们分别在大一、大二计算机专业(5个班)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课程(18学时),并由大三学生组织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课程学习交流会,效果也超过了我们预期的设想。

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课程的成功,引起了学院领导的关注。经学院教务处批准,2003年秋,我院计算机专业新生进校的入门课“计算机导论”将改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

五.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课程的一点建议

由于我校是一所大专院校,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培养后备力量,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要走上讲台,成为一名神圣的计算机教师,所以在本书讲授计算历史的部分(第8章第一节),如果能够增加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将更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和热情,对他们也是很不错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譬如在讲述“计算机硬件的历史”时,可以重点介绍我国在各个时代的代表产品,如1958年的104机(第一代);1965年的109机,441B机,320机等(第二代);1971年起的111机,100系655机,150机等(第三代);1983年的银河机等(第四代)。在讲述“计算机软件的历史”时,可以介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如汉字照排技术的当代毕昇——王选;金山铸造者——求伯君;五笔输入法的创始人——王永民等。这样既能让学生在了解计算领域的发展,又能看到我们的成绩,从而能够树雄心,立壮志。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