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安与塔拉克

2003-04-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铠 我有话说
远在丝绸之路时代,西班牙在罗马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业已出现对中国丝绸的崇尚与追求。此外,正是中国丝绸和主要用西班牙贵金属铸造的罗马金币,共同为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奥古斯都统治罗马帝国的时代,丝路贸易进入最繁盛的时期。其间,奥古斯都又把西班牙滨临地中海的塔拉克(今塔拉戈纳)作为帝国的统治中心,因此,丝绸之路不仅延伸至西班牙,而且丝绸之路贸易最为繁盛的时期恰恰是以长安与塔拉克为轴心。

在海上丝绸之路时代,西班牙穆斯林世界成为华夏文明传向欧洲的窗口:中国人率先发明的造纸术、火药以及中国养蚕、种稻等技术和柠檬、柑橘等物种都是经西班牙中转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西班牙基督教世界在收复失地的运动中不断发展、壮大。其间,在加泰罗尼亚-阿拉贡王室的支持下,西班牙的海上势力继涉足西地中海及大西洋贸易之后,又向东地中海扩展并在亚历山大等中东城市和地区建立了商站。西班牙在地中海区域的商业扩张不仅成为推动12-14世纪地中海商业革命的重要因素,并且使之由此开始介入到与东方世界的贸易之中。

当地中海商业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在东方,宋元时代中国海外贸易也进入了高峰期并造成西太平洋与印度洋贸易圈繁荣发展之势。以中东地区与亚历山大等城市为中介,西太平洋与印度洋贸易圈和地中海区域市场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渗透与影响的关系并继而促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高涨。从中国传入欧洲的马蹄铁、高效马具和航海及造船技术被认为是东方世界给与天主教欧洲的厚礼,它们打开了商业革命的道路。上述中国技术也曾影响到西班牙,没有指南针和多桅帆船技术就很难实现哥伦布的远航。在同一时代,西班牙基督教世界的旅行家和传教士作为马可·波罗的同时代人,也曾前来中国。15世纪克拉维约曾代表西班牙国王享利三世前往撒马尔罕并觐见了帖木儿大帝,返回西班牙后写有《克拉维约东使记》一书。内中有关于东西方地缘政治格局的分析以及对中国国情的记述,我们认为这些内容对西班牙王室支持哥伦布以前往中国为主要目的的远航计划曾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地理大发现以后,中国与西班牙是雄踞世界东西两端的最为强大的帝国。在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西班牙多边贸易开通的年代,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和西班牙握有的贵金属成为推动人类一体化进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并使中国与西班牙处在从前工业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最为有利的位置上。但由于明清时代中国统治者所推行的以自我封闭为核心内容的“海禁”政策以及西班牙王室所实施的以维护塞维利亚垄断商人集团的利益为出发点的“重商主义”政策,使中西两国在人类历史转换的关头痛失发展机遇。历经400年沧桑,到19世纪,中西两国都陷于因落伍而挨打的悲惨境地。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西班牙多边贸易的兴衰成为反映中西两国荣辱与浮沉的晴雨表。其内中的教训不能说不深刻而沉痛!

在伴随地理大发现而形成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潮中,一些西班牙传教士来到中国并成为促进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者。尤其是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与宗教诸多方面卓有成就的研究使西班牙成为18世纪以前西方汉学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的启蒙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直至今日,当代人仍能从他们的跨文化活动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鸦片战争以后,围绕古巴华工问题清政府与西班牙曾进行过反复的外交交涉并先后签订了《和好贸易条约》和《中国人民前往古巴如何优待条约》。今天,我们用当代人的意识来重新审视中西关系史中这并不愉快的一页,会使我们更加珍惜中西两国当前来之不易的友好现状。

进入20世纪,中西两国关系经历了由低谷逐步向高峰推进的曲折历程。其中最富有积极意义的篇章之一就是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西班牙内战期间,中西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相互支持的那段难忘的历史。

1973年中西两国建交后,西班牙卡洛斯国王与索菲娅王后曾两次访问中国;中国最高领导人也曾多次访问西班牙,从而为中西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在中西两国政府的推动下,无论在经贸合作方面或是在文化交流领域,双边关系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于今年出版,恰逢中西建交30周年。笔者深信,对于中西2000年来内容丰富、令人难忘的交往历史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将十分有助于中西两国充满信心地把更加和谐与友好的中西关系带进21世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