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还原人物本色的有益尝试

2003-04-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齐忠亮 我有话说
  《开国将军轶事》在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以前,笔者就在一些报刊上零零散散地读过其中的一些片断,最近翻阅它的第三次重印本时,仍然兴头不减。坦率地说,这本书从内容到形式,恐怕都够不上精品的水准。结构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各个章节段落的连接是机械拼合式的;文体暧昧不清,作为“以笔实录、口述历史”的作品,却又不是完整的传记,序作者朱苏进含糊地将其称作“将军记”,出版者则量体裁衣、把它叫做“纪实笔记”;由于着眼于人物的趣闻轶事,它的思想含量也比较稀薄,缺少一种观照和解读人物的历史大视野和文化制高点。总之,它是一部文体不伦不类、文字半文半白、文法似通非通的作品。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却给读者推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形象,展示了高级将领群体的迷人风采、独特魅力。50位主人公大都是文化浅、功勋大、个性强的高级将领,但正如朱苏进所说的那样,“没有‘文化’也是一种文化品格,有时甚至可以成为一种出类拔萃的文化品格”。该书作者想要揭示和表现的正是这些高级将领的文化品格——那种东方式的操守、大气、豁达和智慧。能够触摸到这个境界,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正在于这本书的“不入流”:它既然已经脱离了当代人物传记的体系和传统,因而也就能够摆脱此类传记写作中约定俗成却未必合理的一些东西。《马克思传》的作者弗·梅林曾经精辟地指出:“历史向来同时既是艺术又是科学,传记尤其应当如此。”只要具有一定的阅读体验,人们是很容易认同这一观点的。

《开国将军轶事》的作者显然没有设计一个宏大架构的企图,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窄小、偏僻的位置上,确定了一个高度、难度都比较有限的任务。但他并没有因为放弃了对人物生平的正面接触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是力求逼近传记作品的两个主要目标——科学品格与艺术价值,或者说“真”的魅力与“美”的意蕴。这个目标他至少是部分地达到了:如果不从整体上计较而仅就细节而论,本书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通过对假崇高的规避,对豪言壮语、装腔作势的远离,对朴实语言、简约文风的追求,其文字相当程度上也实现了自我回归,重现了汉语本身的艺术魅力。因为这个理由,即使它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我仍然认为它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