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科技与社会的互动中探索科技发展之路

2003-04-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肖峰 我有话说
  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离不开社会的支撑,尤其是在当代。科学技术由于其重要的经济社会作用,而成为了政府直接介入的国家事业。一个国家的地位及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水平,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又反过来由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所规定,形成了所谓“科教兴国”和“国兴科教”的互动格局。这其中,国家领导人在这种格局中的战略眼光和决策思想,起着关键的作用。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经历了一条特殊的道路,这和每一时代的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科技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科技实力显著提高,科学技术促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加大,这不能不说与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紧密相关。了解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不仅可以回顾近十几年中国科技发展的思想轨迹,而且可以展望其未来的走向,为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指导。

《江泽民科技思想研究》(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一书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江泽民科技思想的专著,对江泽民科技思想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准确和完整理解江泽民科技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作者对其进行了体系化的梳理,从“指导思想论”、“科教兴国论”、“科技创新论”、“科技发展战略论”、“科技人才论”、“科技法制论”、“科技伦理论”等十四个方面来概括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全面展示了江泽民科技思想的内容,也揭示了江泽民科技思想同他的其他思想的内在联系。例如,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阐释其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大力推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并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要发展科学技术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解决了科技发展观中的核心问题,即社会主义国家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

《江泽民科技思想研究》一书总结了江泽民科技思想的五大特点:“借鉴历史”、“放眼世界”、“重视创新”、“学科并重”、“结合政治”。这种归纳研究,与国际上通行的科学技术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的社会建构论方法是吻合的。科学技术的社会建构论方法反对将科学技术看作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现象,也否认只存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单向作用,而是将科学技术看成是“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一定意义上更强调社会对科技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即科技发展的状况不能只从科技本身去说明,而需要联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去分析。如该书所阐释的“借鉴历史”的有关论述中,我们可以从江泽民同志的分析中看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社会原因就在于科学技术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更缺乏通过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以及全社会的科学精神不足等;而“放眼世界”则强调了国际大背景和国内大局对科技工作的影响;“重视创新”将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加以论述;“学科并重”突现了一种“大科技”思想或“人文色彩”,使我们看到“狭义”的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结合政治”明确地突出了科技发展的政治推动的不可或缺,尤其是国家创新体系对科技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以克服的迫切性。凡此种种,都揭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无论中国科学技术的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由中国的社会建构而成的,所以我们的科技振兴,必然有赖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将江泽民同志的这种科技的社会建构思想发掘出来,对今后创造科技发展更理想的社会条件、通过发展社会来发展我们的科技、通过体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都极具指导意义。我认为,《江泽民科技思想研究》可视为从社会建构论角度探索中国科技发展之路的一部力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