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什么总是美国?

2003-04-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常安驹 我有话说

在这样一个题目下谈论有关科学教育的问题,多少让人感觉有些哗众取宠。

来自美国或者关于美国的新闻报道,这些年来对中国蓬勃发展的新闻事业的支持,如果说算不上太大,也不会太小。根据我的个人感受,不管在任何时候翻阅报纸或者浏览网页,“美国”一词总会频繁地撞击我的视网膜。这其实很容易理解。用武夷山的话来说,“因为美国的强大和先进”。

武是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多年来关注国民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问题。他说这句话是因为在采访行将结束之时,记者随口问起了与题目一样的问题。曾经在我国驻美使馆工作过4年的武,回答这个有些突兀的问题基本上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拜访武夷山的缘由是一本叫《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以下简称《技术标准》)的书。它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以下简称《科学标准》)的姊妹篇。1985年,痛感科技竞争力不断下降的美国人制定了“2061计划”,试图通过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改革,用两代人的时间将美国的科技实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确保和强化其在科技方面的优势地位。该计划核心的研究成果——《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科学素养的基准》、《科学教育改革的蓝图》等——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陆续发表,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些纲领性的文件为美国科学教育改革描绘了蓝图,描述了一个高中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科学素养以及阐述了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大致原则,但它们还不是对具体的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性的指南。将这些框架性原则转化为行动指南的是1995年正式发布的《科学标准》。当时尚在美国的武获知此信息后迅速向国内进行了推介。尽管其中文版在4年以后才登陆中国,但是累计发行2万册的数量令武感到欣慰。他深信,为数不少关心中国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人肯定从中受益匪浅。

武同样相信,1999年正式发布的《技术标准》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技术标准》和《科学标准》虽是两个不同项目的成果(前者的执行机构是国际技术教育协会,后者的执行机构是国家研究理事会,两个项目都同时得到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但前者充分吸取了后者的思想精华。《技术标准》认为,技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与其他课程不是一种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恰恰相反,它能帮助孩子把各种不同的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体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技术标准》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培养孩子对技术可行性的认识,而且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从更广泛的社会效果去看待技术。譬如说模拟一个化工厂,学生不仅要从技术、成本、收益等因素去考虑,还要从环境、社会政策、当地民意等各个角度去分析,最终才能得出是否可行的报告。

在回答完记者有些突兀的“为什么总是美国”后,武夷山有短暂的沉默。“面对会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没有先行一步的思想和观念,只是原地踏步,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他的意思是,“强大和先进”固然值得关注,但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强大和先进”并没有成为美国人锐意进取和未雨绸缪的障碍。

其实,使用这样一个题目源自于这样的梦想:在50年或者100年后,提问的是一个美国人,当然他的问题是:为什么总是中国?我相信这也是武和所有其他中国人的愿望。

(《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国际技术教育协会著,黄军英等译,武夷山审校,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4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