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舒舒服服地堕落

2003-04-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赵强 我有话说
可惜人的欲念是填不满的,一国人的挥霍可能给他国人带来贫困,一代人的挥霍也会给下一代人带来灾难。作为个体,可以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来搪塞潜在的危险;而作为国家,则必须有制度来保障其节制和自律。

《环球时报》4月9日刊发驻美国特约记者杜海的一篇文章,讲到美国人用房屋净值做抵押贷款,过度消费之风越演越烈。类似的东西一直有所耳闻,甚至自己的免费电子信箱都总是大批收到美国网站发来的提供优惠贷款的垃圾信件,内容大抵是有没有抵押、有没有信用都无所谓,反正贷款给你就是了,让人感觉在美国完全可以依靠贷款来维持一个非常高的生活标准。当然,信用危机有可能会导致破产,但破产好像也没有太大关系,最多也就是失去那些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已,还可以享受一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据说在北欧的福利国家有不少人自愿失业,光靠救济金就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在社会保障方面,美国想来也不会太差。

突然想起一句很贴切的话可以描述这种情况,“舒舒服服地堕落”,这个短语我是从朋友张沛博士翻译的新人文主义学者克莱斯·瑞恩《民主制度能存在下去吗?》的第八章“民主的衰落”里看到的。文中在论及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些弊端时引用德·托克维尔所说的:“它会令世人舒舒服服地堕落下去”。

为了论述“堕落”这个词,不妨再从中断章一节:“吸毒猖獗难止,性乱甚嚣尘上(甚至被认为是正常现象),而性病、艾滋病广为流行。堕胎成为控制人口的一种办法,而家庭的凝聚力则逐渐消散,已然很难像从前那样传递文明社会的价值标准。个人操行亦无一定之规,旧有的诚实品性让位于阴暗心理与投机思想。粗疏草率取代了勤奋认真,而拜金思想却大行其道。……各类娱乐形式在西方各文化样式中大出风头而将不绝如缕的传统审美情趣与禁忌一扫而空。艺术作品的粗糙、丑陋与恣肆无忌显示了鉴赏能力的崩溃。……原先对于道德善恶美丑的区分现今受到严重的挑战,而一度为人所不齿的行为今人却广为接受乃至争相宣扬。”不过有趣的是,所谓的“舒服”其实就是换一种叙事角度把上边的话再说一遍而已。

据说新人文主义理论在美国已是苟延残喘,这也很正常。从白璧德开始强调节制以来,这套理论更多地是在批判和揭露文明社会的丑恶上下功夫,而再也提不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来。而谁又愿意在享受舒舒服服的生活的同时,还要背负强烈的道德自责呢?在自由的旗号下,让道德缺席是最完美的个人生活和政府决策模式。舒服即堕落,这是个可怕的命题,沿着这条道路探索下去,会颠覆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础,最终只能等待上帝的末日审判而无力自救。所以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对人的肉身性的再阐释,这才是一块诱人的理论蛋糕,在强调人的肉身性的同时,“舒舒服服地堕落”便具备了合理性和合法性。每个人都不是圣人,人性本恶,人生存的目的便在于对物质资源和权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占有。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在舒舒服服堕落的时候,要求节制和自律的新人文主义难免显得格格不入。

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舒舒服服地堕落”意味着没有节制地挥霍资源。人们创造了财富,自然便拥有权利去享用这些财富。谁创造的财富越多,谁的权利就越大,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如果谁要求比尔·盖茨应当节约一些,恐怕这话都不知该从何说起,而且现代的经济理论似乎还支持消费的同时也在促进生产,那消费越多,自然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也就越大。这个逻辑看起来无懈可击,可惜人的欲念是填不满的,一国人的挥霍可能给他国人带来贫困,一代人的挥霍也会给下一代人带来灾难。作为个体,可以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来搪塞潜在的危险,而作为国家,则必须有制度来保障其节制和自律。

对政治学我是个门外汉,不过,“舒舒服服地堕落”的怪异搭配,居然成为西方民主制度的一种可能性,这倒是颇为触目惊心。作为19世纪前叶的法国青年,托克维尔与新人文主义没有关系,他的《论美国的民主》与这篇文章所发的感慨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托克维尔有一句名言:“当各政党只为明天而忙碌时,我已驰想于未来。”这种学者的良知是令人敬佩的。到今天,他所推崇的一切已经开花结果,而他所担忧的一切也逐渐露出苗头。这证明了他的预见性,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在资源争夺已经白热化的所谓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如果出现了巨额的透支,是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提供担保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