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说“造势”

2003-04-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鲁民 我有话说
“造势”是个新词,《汉语词典》、《辞海》中都未见介绍。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词。造势,就是造声势,造影响,造氛围,造舆论。老话说“境由心造”,现在看来则是“势由人造”。龙从云,虎从风,人要从“势”,时势可以造英雄,英雄也可造时势。

“造势”词虽新,其实历史却久远得很。春秋时的冯谖,可以说是善于“造势”的老祖宗。他的主人孟尝君被齐王免职,为了帮助主人东山再起,他四处活动,当众焚毁债券,收买人心,造成民众拥护的影响;西去秦国,说动秦王高薪聘请孟尝君,回头又把这个消息告诉齐王,使齐王不得不收回成命,重新任命孟尝君为相。秦末的陈胜、吴广,也是“造势”的高手。两人想造反当头,又恐众人不服,先是由吴广装神弄鬼,半夜三更跑到坟场大呼小叫“大楚兴,陈胜王”,又在鱼腹里偷愉塞进“陈胜王”的布条,剖开让众人看。舆论、氛围都准备得差不多了,这才揭竿而起,一呼百应。

不过,比较起来,今人“造势”的水平和效率要更高得多,古人那点办法,只能算是“小儿科”。作家余秋雨现在大红大紫,炙手可热,可他刚出道时那个窘状,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据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责任编辑王国伟说,那本书稿到他手上之前已遭两家出版社退稿,他拿了决定出版之后,征订数也只有区区1400本,也就是说连最低开印数也没有达到。于是他们发动传媒造势,书出版之前之后的一个月间,组织写作300多篇评论稿在全国各地主要报刊发表(《合肥晚报》2003年3月23日)。结果一炮打响,洛阳纸贵,一版再版。当然,除了“造势”有功,还得说人家那文章确实不错。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因《百年孤独》成大名之前,已经写出了他最好的小说《上校没有来信》和《格兰德大妈的葬礼》,但他的名气只限于文学小圈子,比起写作年龄比他短、年纪也比他轻的巴尔加斯·略萨和富恩特斯,名气小多了。可是他结交了一批朋友后,这群朋友教他并帮他“造势”,那情况就不同了。在他还未动笔写《百年孤独》之前,已向出版界大力吹风,说有一部惊人之作将要出现,刚写了几章,就同时在各报发表小说的片断。当小说快要出版时,各大报刊登他的整版访问记,朋友们组织的评论文章连篇累牍。所以,小说后来惊人的畅销,并成为世界名著,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造势”,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频繁而重要的活动,不管你是否承认。一本书的出版,一部影视作品的推出,一件新商品的问世,有无成功的“造势”,那效果大不一样。当然,关键是真的要物有所值,货真价实,否则,势头再大,舆论再凶,捧得再高,东西不咋样,照样难成气候,照样要被公众抛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