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人的排行榜”忽略名家有说法

2003-05-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谭彦德 我有话说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个人的排行榜》系列丛书,对1977年至2002年中国内地的优秀散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进行重新遴选,并把文坛中的一大批知名作家给排除在外,对此出版社和丛书主编各有说法。

由谢有顺选编的《1977-2002中国优秀中篇小说》一书,将王蒙、陆文夫、史铁生、张承志、贾平凹、王朔、阎连科、叶兆言、刘恒、尤凤伟等一些重量级人物忽略掉了。谢有顺说:“这个选本的基点就是今天的眼光、个人的立场、篇幅的限制。很多名家的作品我没选,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对我的阅读无效。我只是在选我认为好的、能感动我的、艺术上成熟的东西。很多作品当年被反复地提及,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今天还有反复被提及的价值。但是,我并不否认它们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他解释选取的篇目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作品明显居多的原因:“80年代中期以前,文学在艺术上还处于一个萌芽和探索的阶段,这个时期的作品当然很难和经历了20年艺术革命之后的时期的作品相比。”

李敬泽选编的《1977-2002中国优秀短篇小说》漏掉了王蒙,舍弃了某些作家广为人知、得到充分认可的名篇,例如刘心武的《班主任》、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冯骥才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对此,李敬泽自言:“我拒绝考虑某些作品在我们文学经验中的基础作用”。他承认,“首先,我的阅读范围依然有限,很多好的小说我可能没有看到;其次,我不想假装公正。我不公正,我的判断出于我的所知和我的趣味,它当然是片面的;第三,因为我的基准是共时的,不是历时的,是把所有作品摊在一个时间平面上考量,所以此书与‘文学史’无关,它既不是公共的文学史,也不是我自己的文学史。”

祝勇选编的《1977-2002中国优秀散文》中,不见余秋雨、周国平等大家的名字。他解释为什么不选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将刘白羽的旅行、秦牧的知识和杨朔的主题拔高合而为一,可以被认为是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变体和延续,而不能视作散文革命性进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余氏散文只能满足“眼球经济”而不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他的许多篇章,看似尖锐,实际上他判断历史人物的价值体系并没有更新,没有把历史人物放到一个新的尺度上衡量。他们安全地保持着原有的身份。不过是余秋雨的语言‘才华’和叙述策略更高明一些罢了。”“不仅余秋雨,被认定在‘名家’范畴的,还有一大堆,可以毫不费力地列出一长串名单。这串名单无法与我的散文尺度发生关系。余秋雨最好的东西还是《文化苦旅》,那是90年代以前的东西,现在散文又发展了13年,早就超越了他。甚至很多由于篇幅的原因没有选上的文章都不比他的差。”

这套书的策划、责编,春风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臧永清则认为:“‘一个人’并不代表自己的口味,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个时代人群,‘一个人’代表了一批人的价值取向。我们这套书的核心是‘不是选作家而是选作品’。我们这套书出版后没有作任何炒作。我们和一些(落选)作家比较熟,有的还是好朋友,(出版社)不愿惹是生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