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天天气哈哈哈

2003-05-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赵强 我有话说
本以为“天气预报”是电视台的一个公益事业,没想到却成为法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据新华网引《巴黎竞赛画报》的一篇文章介绍:天气预报总的来说,播出时间只占整个电视节目时间的1%,广告收入却占到了20%。吃惊之余,去查看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调查,“天气预报”因为夹杂在“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中间,没有专门的统计,但按照法国的经验来说,它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也是最高的,而这个捆绑起来的节目段的广告收入恐怕也是央视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继续查找,发现了一个权威的证据,在今年初揭晓的由国家统计局、中科院等单位领头的“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天气预报”果然列在收视率的首位。很多评论家和大众传媒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电视节目的尴尬,不知道他们看到法国的调查结果后会不会觉得也很尴尬。多数人诧异之余,认为是其他如新闻、综艺、电视剧的不争气才造成“天气预报”的不战而胜,并自信地认为这是观众对电视节目不满的一个表达方式。尽管知道了这些所谓的分析无非想当然而已,但究竟“天气预报”有何魔力,却很难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新浪网针对“抽样调查”结果做了个专题,于是去看网友的评论,原来——因为人们想知道天气,所以天气预报就高居榜首——也许事实就是如此的简单。我们还可以给“天气预报”节目附加上很多的意义,比如最朴素了、最真实了、最自然了、毫不掩饰了什么的,但找寻到这些理由多半才真的是某种不满的表达。因为中国人都要吃饭,所以米面就在食品销售中排名第一;因为人们需要查询电话号码,所以114就在声讯台中排名第一;因为中小学生都要读书,所以教材就在图书销售中排名第一……如此自然合理的解释,偏偏却最容易被我们大家所忽略,非得要加上很多的道德评判或者学术理论,以显示高人一等。

法国电视台很聪明地没有去追问为什么观众会最喜欢看“天气预报”,而是尽可能地开发“天气预报”所有的赚钱功能,电视广告业界人士甚至放言:天气预报是吸引电视观众的最佳手段。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各大电视台周末预报天气竟然多达15次,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赞助“天气预报”节目,加入到切分这块不知如何形成的大蛋糕的行列之中。面对此热,法国国家气象台除了收取一家电视台每年几十万欧元版权费用外,其开通的天气热线电话和天气网站也获得了2000万欧元的年收入。

“凡事问个为什么”,本是文化人的好习惯,而非得说出个理来,恐怕就成为一种思维中的毒素。“天气预报”令人想起“今天天气哈哈哈”的寒暄来,周作人《哑巴礼赞》说道:“正如哲人见客寒暄,但云‘今天天气……哈哈哈!’不再加说明,良有以也,盖天气虽无知,唯说其好坏终不甚妥,故以一笑了之。”把这句寒暄话与旧时茶馆里“莫谈国事”联系起来,颇表达了几分文人的愤慨。也有人分析“吃了吗”这句老北京习见的问候语反映了“民以食为天”的哲学思想,如今不再说“吃了吗”则是因为物质不再匮乏。大师们生发这样的联想颇令人茅塞顿开,这也许恰好继承了孔子著《春秋》阐发“微言大义”的儒家传统。不过,《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即使没几个帝王买账,后辈读书人还是可以拿来以史为鉴的,而“今天天气哈哈哈”之类的哲思,却只能得其皮毛了。

西方人比较实在,语言学家很少去管hello、Guten Tag和bonjour如何影响着普通人生活,体现了什么精深的希罗文明,顶多谈谈语音的发展和大概什么场景下可以说这些问候的话。不过,虽然文化不一,但这地球上商人的做法都是一样,做有利可图的事情,没有人会因此而批判老百姓没有审美眼光,也没有人会敦促电视台赶紧搞出一个收视率超过“天气预报”的节目来,我只需要播发广告,一边赚钱,一边为大众服务,何乐而不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