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学评论为何“先热后冷”

2003-05-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吕政轩 我有话说
有关文学评论读得多了,慢慢地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部新的文学作品刚一问世,大都好评如潮——诸如在某一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某一方面有了新的探索,填补了某一方面的空白,甚至是在某一方面树立了一个里程碑……。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再看某些评论家对这一段时间的有关文学创作总体评论时,其评价又让人感到颇不乐观,有时甚至与前一段时间针对某一具体作品的评论正好相反:这一段时间的文学创作从总体上没有新的突破,缺乏有震撼力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等等。

这样前后对比,许多文学评论往往是先热后冷,先捧后贬。久而久之,就会让读者产生一种前矛后盾无所适从之感。既然在此之前许多评论家把一些作品捧得那样高,为什么刚刚过了不到一年甚至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又有一些评论家会从总体上否定了前一个时期的创作呢?

如果对此现象再作进一步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文学评论界久已达成了一条不成文的默契。即对某一具体作家的具体作品进行评论时(特别是对那些刚出版的作品),有关评论大都是众口一词,好评如潮,对优点是无限拔高,对不足是只字不提。这样的评论,正如一位编辑所讽刺的那样:有些评论家能把小学生作文说成世界名著。

但一部文学作品的优劣高低毕竟不是单单靠几篇“拔苗助长”式的评论就下定论,它最终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评价。这就难怪,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当时被捧得发热的作品不可避免地会遭到被有责任感的评论家“泼冷水”的命运了。

无须深究,其实原因很简单,面子问题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一些评论者对一些具体作家的具体作品一味“热评”的主要原因。某作家新出版了一部作品,“请”你给他写评论,你能不给他面子吗?你的评论又直接影响到这部作品的销售量,你忍心将其贬得一文不值吗?笔者曾参加一次对某一作品的研讨会,会上,一评论者就直言不讳地说:扶持文学新人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对这部作品我们只能说好不能说坏。如果你把这部作品说得一无是处,那么他的书怎么能卖得出去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