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岂能过分美化李鸿章

2003-05-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 贾永生 我有话说
时下热播的5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将纷繁复杂的清末故事与斑驳陆离的民国历史搬上荧屏,创作与演艺人员煞费苦心,在不少方面是有了创新与突破的。但余以为,电视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殊难还历史真相,殊难研究好历史。《走向共和》也难走出这个规律。对李鸿章的过分美化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本人出版了全国第一部描写清代名将左宗棠的长篇历史小说《名将吁天记》(之后,有没有人再出版写左宗棠的长篇小说,我不得而知),书的开头就写了左李廷辩,揭示了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内幕。由于左宗棠与李鸿章是政敌,要写透左宗棠,我对李鸿章也着力研究过。

《走向共和》对李鸿章是过于美化的。本人仅以为李鸿章博得不少虚名的洋务运动说起(因为,在其他方面李鸿章实在不好美化,有些劣迹斑斑,对清史略知一二的人皆知悉)。洋务运动是清廷自上而下推行的,这是腐朽不堪的清王朝身上的一个“亮点”,而办洋务的大员就是李鸿章、盛宣怀、左宗棠等人。洋务办得“神龙见首不见尾”,以失败告终,但李中堂却发足了洋财,成为“富甲天下”的大官僚买办,与当年的巨贪和王申相比,毫不逊色。留美的洋务要员容闳说了句实话,他李中堂“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时人风传“宰相合肥天下瘦”,不愧为点睛之笔。北洋水师从外国进的部分军舰,有的根本打不了仗,有的就是哑炮,可这些次品都是以优等舰进口的,亲手接办的李中堂从中狠狠捞了一把。这是不争的事实。史书中皆有记载。再举个令人发指的实例,1896年李鸿章与俄国签订了拱手出让中国主权的中俄密约,中有一纸议定书:若中东铁路修成,道胜银行拨300万卢布给李鸿章作酬谢。为此,这个银行还专设了“李鸿章基金”,这些“酬金”都悄悄落入李中堂个人腰包。这些肮脏事皆是李鸿章与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密商办成的。李鸿章不只发洋务财,更多的发卖国财,国家亏了,他肥了,主权没了,他富了。至于他在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中卖国求荣,卖国肥私,更是众所周知。李鸿章的干儿子盛宣怀更会捞钱,这位遗产近亿的晚清最大的官僚买办资本家在贪赃卖国、聚敛财富上比李鸿章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李、盛所以这样海捞狂贪,是因为有个“昆明湖换渤海湾”的老佛爷靠山,光绪十四年起,老佛爷一道懿旨,每年用200万北洋水师军费修造颐和园昆明湖,错把昆明湖当成渤海来打造。颐和园建成后,每天开支至少万两。从揩洋务油的老佛爷到发洋务财的李合肥,均是清廷腐朽势力的政治代表。

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断难摘掉。李鸿章不是忍辱负重、忧国忧民的正面形象,不要过分美化李鸿章。历史不是块擦来擦去的抹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