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蓝脂》:一桩“色情”小说引发的公案

2003-05-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索洛金

  《蓝脂》 Голубое сало 作者:弗拉基米尔·索洛金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弗拉基米尔·索洛金(Владимир Сорокин)官司缠身已近一年,最近才终于一扫晦气,得了清白。去年夏天,莫斯科的激进青年组织“同行者”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维护文学道德性”活动,鼓励市民用当代作家的书换取经典文学作品。他们在位于市中心的剧院广场设置了一个巨型马桶,用来销毁以索洛金为代表的当代作家的作品。“同行者”运动同时指控索洛金利用长篇小说《蓝脂》(Голубое сало)传播色情材料。莫斯科检察院受理了此案,并邀请文学研究者和性学家进行了三种鉴定,最终认定索洛金的罪名不成立。

至此沸沸扬扬了近一年的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同行者”没能把索洛金送进监狱,反而给人家的作品做了宣传,只是索洛金未必需要这样的名声。他一向认为自己的作品不适于大众阅读,而只能与小范围内的同好分享。成名前,毕业于莫斯科石油天然气学院的索洛金曾以设计图书封面为生,同时从事“抽屉文学”创作,是个名副其实的“不出版作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的几种作品陆续在国外发表,并很快被译成了多种外文,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读者也越来越多。在近10年来的俄罗斯文坛,索洛金已俨然是不容忽视的人物,得到了学术研究界的普遍认可。目前他已出版了《第一个星期六劳动日》(Первый субботник)、《飨宴》(Пир)、《娜斯佳》(Настя)等几种短篇小说集,以及《标准》(Норма)、《四人心》(Сердца четырех)、《罗曼》(Роман)等长篇小说。

那么给索洛金惹了这么大麻烦的《蓝脂》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小说讲的是在未来的一个秘密实验室里克隆了7位著名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帕斯捷尔纳克、阿赫玛托娃、普拉东诺夫和纳博科夫),之后在这些克隆作家的写作过程中,产生了某种神秘的蓝色物质——蓝脂,它具有未知的魔力,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也给科学家们带来了杀身之祸。后来,蓝脂借助时间机器来到1954年,“斯大林”与“希特勒”正两分天下。蓝脂的出现在两个霸主之间引起了一场残酷的争夺战,“斯大林”用注射器将蓝脂注入了自己的大脑,结果发生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灾难,整个地球都面临毁灭。危险过去之后,“斯大林”成了一个纨绔少年的奴仆,而后者只想用蓝脂制作流行的闪光斗篷,好去参加复活节舞会。

这就是《蓝脂》的基本故事情节。科幻色彩与荒诞情节叠加出扑朔迷离的叙事线索,一开始不免令读者产生不明所以的感觉。但是,如果把“蓝脂”理解为权力与自由这一对概念的物化象征,也许就可以找到文本阐释的一种可能。也就是说,小说以隐喻的方式描写了权力与自由的产生、人们对它的向往、研究直至争夺、进而引发灾难和最终消解的全过程。而在这个链条中,因为“蓝脂”产生于文学创作过程,所以又可以具体地将它理解为文本的权力、话语的权力。

事实上,索洛金本人曾坦言福柯的话语强权说对他的创作具有深刻影响。在语言和文本同样可以制约人的前提下思考问题,颠覆权威话语即成为获得自由的一种出路。这样一来,长期处于社会思想核心的传统文学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索洛金进行消解的对象。对身为作家的索洛金来说,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创造另外一种文学、另外一种文本。难怪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食人、啖粪等令人不忍卒读的荒诞情节呢。而这令人作呕的本事也正是他经常招致一般读者责难和质疑的直接动因。

在《蓝脂》中,不仅有对上述遭到克隆的7位文学大师文体风格的戏仿,还可遇到多种语言因素的缤纷组合,其中包括直接由汉语音译的词汇、莫名其妙的未来语言、间或出现的法语短语、德文歌词,甚至现代犹太语的只言片语。为此小说结尾专门附有一个汉语和“未来语”单词表。由此可见索洛金对话语权威的消解是如何彻底——他连自己的文本也不放过。在某部小说中干脆出现了连续的空白页,或是连篇重复一个字母,以及没有任何意义的字母组合。

这就是索洛金,莫斯科概念派艺术在散文创作方面最为完整的代表,修辞的大师。套用评论家格尼斯的说法,如果把索洛金的作品比喻成一幅画,那么一定是兼具写实主义、印象派、未来主义、超现实、抽象派等各种风格特色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