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今阅读爱错位

2003-05-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实习记者 吕海燕 我有话说
  当“时尚”的枝嫁接在“阅读”的桠上,往往会绽开一些新异的花。近来书界便呈现出一个有趣的现象,成人与儿童的阅读似乎发生了“错位”:孩子越来越“大胆”,如痴如醉地阅读“恐怖”;而成人却越来越“天真”,津津乐道于轻松休闲的图文书。

儿童寻刺激:孩子越来越“大胆”

一度,中国儿童心目中的经典童话人物形象是小红帽、阿凡提、白雪公主、皮皮鲁和鲁西西等,他们善良、机智、勇敢、幽默。尽管也不乏巫婆、大灰狼、恶毒皇后之类的阴暗角色,但是,童书总体上是以温馨的气氛作基调的。而自J.K.罗琳将她的哈利·波特带到中国后,少儿图书市场便日见“鬼怪妖魔”大行其道,“恐怖”作品铺天盖地。《鸡皮疙瘩》(接力出版社)、《幽灵街》(新蕾出版社)、“妖湖怪谈”系列(少年儿童出版社)、“恐怖俱乐部”系列(新华出版社)、《吸血鬼达伦·山传奇》(人民文学出版社)……各出版社使出千般本领,从书名拟制到装帧设计,极尽渲染之能事,以期吸引小读者的注目。

在此之前,恐怖小说在人们看来还是儿童阅读的一大禁区。只要一听到“恐怖”二字,为数不少的家长便有如遭遇洪水猛兽,他们担心吓坏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几十年前,尽管寒毛倒竖却仍要缠着大人讲鬼故事的,不也恰恰是我们自己吗?”一位在“国林风”购买《幽灵街》的家长对这种担心不以为然。《鸡皮疙瘩》系列丛书的作者R.L.斯坦有自己的对策,他提出了“安全恐怖”理论,又称之为“过山车理论”,意思就是孩子们读他的恐怖小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虽然会有惊险,但终会安全着陆。这一理论,与其说是为了招徕胆怯的孩子,倒不如说意在说服那些阻拦孩子看恐怖小说的大人。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金波认为,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磨砺过程,生活阅历中的挫折,情感体验中的悲喜,精神世界中的追求,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心理上的“恐怖”也是一种体验,它可以给予我们胆识、睿智、想像力。要做一个智者、勇者,就要敢于经历心灵的探险。

“恐怖小说”把握住了当今儿童爱奇幻、好探险的性格特征,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神奇、惊险、魔幻的艺术世界,让孩子们在体验恐怖和刺激的同时,也得到了历练胆识和挑战想像力的奖赏。也许,这些“另类”的儿童作品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着孩子们多方面的知识。

成人觅童趣:大人越来越“天真”

生动、易读的连环画、彩图书一向被认为是孩子们的专有品。而近来,大人的阅读也进入了“读图时代”的热身阶段。在中关村工作的吴先生笑言:“接触朱德庸的漫画前,我的‘图文书’就是带有柱状图、饼状图的工作报告。”

2002年最畅销的“图”书恐怕要数几米《向左走向右走》,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不动声色的笔触,却向您娓娓讲述了一个感伤的都市爱情故事。那一幅幅清新的画面向您传达的情感和故事又何止于百字千言?与之争锋的还有中信社和辽教社出版的摄影图片书《你今天心情不好吗?》、《我爱你,妈妈》、《生命的意义》和《我要我的“真情郎”》。作者格里夫用生动有趣的动物照片和轻松睿智的散文语言为读者诠释着人间的真性情:愉悦、母爱、理想、依恋。这类图书因为传达了人们特殊的感情,所以在打动读者心灵的同时也促使他们慷慨地打开了钱囊。此外,《醋溜族》、《涩女郎》、《双响炮》等婚恋题材的朱德庸漫画仍然热度不减,甚至连《樱桃小丸子》、《史努比》、《丁丁历险记》、《流氓兔》等儿童漫画也受到了时尚青年的青睐。

出版界有关人士认为,图文书的面世充分地迎合了青年人的阅读心理。求乐与务实,是人的心理冲动与需求的两大原则。当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年轻人在获求知识、钻研业务的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娱乐休闲书籍,以平衡心理差异、调节精神生活。而流行的图文书籍便以其或温情的气氛、或机智的语言、或稚拙的人物网聚了众多青年学生和城市白领的目光。此外,这一类图书印刷精美、包装别致,作为一份礼物赠送友人,也是匠心独具、别有情趣的。

目前,图文书的出版主要集中于休闲、时尚类读物。在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就读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针对成人的图文书有其独特的优点:轻松、生动、让读者尽情地展开联想,但并不是任何题材、任何书籍都宜于做成图文形式。在她看来,文学名著如果被改编成图文书,将会索然无味。图文书应该以其丰富的内涵取胜。图片是用来传达那些无法用文字充分言说的感情的,如果仅是把一些毫无灵气的图片、文字拼凑在一起,就会使图文书变得庸俗无趣、不值得一看。

在图文中读出品位、读出文化、读出大人们未泯或久违了的童真,这也许就是图文书的至高境界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