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向体验的美学

2003-06-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王一川 我有话说
在这个文化生产与消费日益发达的世界上,我们还具有体验艺术的可能性吗?当世界每天都在生产和消费令人惊异的种类繁多的“美”时,我们面临的问题却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为严肃了:这些“美”的东西还能唤起我们的体验吗?确实,我以为体验艺术或艺术体验是当今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此时,肖鹰的《体验与历史——走进艺术之境》无疑是及时的,有助于体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一翻开这部书,我首先就被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吸引住了:从中国的商鼎、彩陶、《兰亭序》、《落霞孤鹜图》、《父亲》,到希腊陶瓶、米开朗基罗、《蒙娜丽莎》、梵·高等,如此丰富的艺术精品汇集!翻阅此书,恰似穿行于中西方艺术宝库,时而读文、时而品图,满足了读图与读文的双重需要。试想,如果只有文字而没有插图,这部书肯定会留下无法同时读图的遗憾。那先后激动过海德格尔和德里达及艺术史家等并引发争议的梵·高的《一双鞋》,如果没有附上绘画本身,读者是不可能有更为真切的了解的。获取图文双释效果,显然是此书的一个主动追求。

《体验与历史》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汇集了通常专著和教材的共通优势。它既不像一般的学术专著那样论证谨严、体系严密,也不像通常的教材那样体例全面而整齐划一,而是在学术随笔的轻松和自由中讲述学理问题,结合具体艺术实例论述美学疑难。这就显出了这部著作的独特特色:把学术专著与教材的优势综合起来,在轻松的随笔中讲学论道,引领读者在经典艺术作品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叩开美学圣殿之门。

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美学当然不可避免地面临一系列新问题。但是,这些新问题也离不开对以往美学问题的梳理。很有可能的是,这些新问题往往不过就是以往旧问题的重新表述而已,例如,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我认为这仍然是21世纪无法回避的重要美学问题。此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在艺术体验中悉心思考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关系。肖鹰个人的从学士到博士后的“漫长”求学经历颇有特色:在时间上跨越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先后求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中文系,其间又依次任教于云南、广东和北京的三所高校,并且还曾短期传道于德国的大学。这种富有特色的学术旅行经历,肯定应该在肖鹰的美学研究中刻下一些有趣的印记,或深或浅。从书中就可以看到,他对于这时期搅动中国学术界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教学问题,都有深切的体察,所以能探入其中去分析、回味,再把这些有益的经历和研究心得传诸21世纪的年轻学人,形成有益的对话格局。当你阅读他对那些感动过自己的中外绘画、小说、书法、电影等作品的分析时,便可以处处体察到上述旅行经历的在场。

肖鹰是一位敏感而多产的学者,无论是十年前投身“审美文化”研究新潮,还是现在钻入“消费时代的艺术命运”之中,抑或是纵论当下流行文化景观,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他的敏捷和新锐。一个注重艺术体验的美学学者、一本标举艺术体验的书,当然有理由调动富于感受性的心灵去捕捉新奇的艺术景观,激发人们思考艺术、并且由此而思考人的生存状况的热情。相信在这方面,《体验与历史》具有积极的启迪价值。

(《体验与历史——走进艺术之境》,肖鹰著,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