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买书的变化

2003-06-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十几年前,我入大学不久,囊中羞涩,宿舍逼窄,节衣缩食换回的书只能码在床头——如我现在的学生们。除了课本和工具书以外,一部分是《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一部分是当时较热门的畅销理论书。同学们也都大同小异,唯少数想留学的比我们多出一册两册《托福指南》或《GRE试题集》。自然,在买书实践中,我们渐渐懂得了遴选版本和注意装帧。

转眼10年过去了。如今的大学生似乎比当年的我们“成熟”,近来畅销的书并未能长驱直入占领每一个学生的“床头堡”,学生们更多地只是借来翻翻。不像当年的我们,不论自己的兴趣、特长如何,在当时当地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一本维特根斯坦或一套房龙,仿佛不这样就会落后于时代。

更让人高兴的是现在的大学生比当年的我们更具有鉴别力,对于如今遍地开花的文言译白话的书籍,他们拒绝得很干脆,他们说:“白话部分的钱是白花的!”

不过,在低年级大学生中,买书盲目的现象还是十分普遍。只要到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寝室里一瞄,准保有诸如《英语四级考试指南》、《四级考试词汇2000例》和《四级考试模拟题集》之类的书名跃入眼帘,而且一般一个人就买三四本或更多。于是,其主人们的“闲钱”和“闲时”也相应地几乎全花在了这些书上。其实,这些书中相当一部分是东拼西凑的“急就章”,价格与价值并不相应。许多学生也明白这一点,但不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就不能毕业,这一巨大压力轻而易举地使他们乖乖地掏冤枉钱,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买不放心啊”。这又与当年我们学英语主要为了更好地鉴赏外来文化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许,开一门“如何买书”的选修课是必要的,我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