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想起了孙犁先生

2003-07-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自2002年7月11日一代文学宗师孙犁先生病逝以来,我特别关注报刊杂志上追忆他老人家的文章,篇篇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从中能感受到先生的为人与处世。

我对孙犁先生了解甚少,更无缘晤过面,至今也只是从书本和报纸上看看有关孙犁先生的文章。记得上初中时曾学过荷花淀纪事的有关章节,回想起来那时真是混沌未开,先生的文章竟没有吸引住我,主要是受时风的影响,讲究高大全,我总感到先生的文章主题思想不明确,也没有什么形容词,因此在我心中没有留下什么印痕。后来当兵来到部队,参加大学中文自学,读文学概论,荷花淀派也是重要一章,到图书馆借了有关先生的小说散文来看,从中才领悟到先生文字的魅力,那白描的手法,隽永的文字,不动声色的文气,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一个文质彬彬,面容清癯,不急不躁,愠而不怒的老人形象渐渐地在我心中愈来愈清晰了,以至于淡淡地有了孙犁情结,只要看到有关他老人家的文章我都很用心地看上一遍。对先生晚年的生活也默默地关注着,有几次我到天津办事都萌发去登门看望先生的念头,也许是我勇气不足,也许是虑及先生病弱的身体,最终也没有和先生见上一面。

文坛是个名利场,从来没有平静过,风起云涌的时候勾心挑斗,风平浪静的时候争名夺利,其手段,其伎俩,其嘴脸文坛中的人想必体会多多。孙犁先生靠笔杆耕耘一生,个中的是是非非先生洞若神明,先生很睿智,他不涉足宗派(至于荷花淀派也是别人的论说),他不阿谀,不奉承,不卑躬,不屈膝。做副刊编辑时,默默耕耘,热情培养文学人才,其良苦用心有口皆碑。离开工作岗位,他冷眼观潮,有了想法,不作怒不可遏状,不作呼风唤雨状,不作捶手顿足状,但先生观点明确,有话就说,不平就鸣,鸣而不喧,亮出自己的观点,《耕堂读书杂记》《耕堂散文》《耕堂劫后十种》《耕堂文论》等等,篇篇几百个平常字,但都力透纸背,发自肺腑,不伪饰,不娇揉,不染沙尘,明净得如潺潺的溪流,滋润人的心田,醇厚得如百年老酒,回味无穷。新近再读先生的文章,更有新的感受,先生的作品不仅表现在描述上的诗情画意,构思上的精巧别致,语言上的简洁秀美,更表现在作品中透露出来的艺术家倾心于美的情致。人,终为土灰;文,确能传世。有先生的美文在,先生的灵魂不朽。

先生永远地走了,先生淡泊一生,留下的精神财富很多,但世风如此,并不一定被如今的人们所理解。他的为人会让名利熏心的人敬而远之,他的为文也会让当今的前卫们所不齿,他的敬业精神更会让现在某些编辑先生所鄙弃。

此时我翻着孙犁先生的一本本著作,我想象着先生的音容笑貌,默默地想着,他驾鹤西去的天国,他在那里一定很静谧地生活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