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心灵深处的玫瑰

2003-07-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李炳青 我有话说

《假如我们原谅上帝》一书诞生于美国的9.11以后的心灵救助委员会,而眼下,它却更像是专门为帮助我们面对非典准备的。作者芭芭拉女士说:9.11以后,她看到有一种东西正在“只对自己的金钱和时间感兴趣”的美国人当中复苏——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默契、爱和勇气、鼓舞与被鼓舞……芭芭拉女士认定:这才是文明的力量,它根植在人们的心底,虽然有时会被人们用冷漠遮掩,但关键时刻仍然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这种情感的力量不能只为灾难准备,它应该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时刻闪耀,她说,自己参加心灵救助委员会、编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这种美好的气氛不再随着灾难的离去而再次离开我们,她要将这些美好的感情和令人鼓舞的力量一直留在人们的身体里,和心脏一起跳动,和血液一起流淌……而今,它真的成了非典时期开在大家心灵深处的一束玫瑰。

《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是一本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体恤的书。对于情感日渐冷漠的现代都市人,没有比这场疾病更好的提醒了,它提醒我们:原来,人与人竟是这样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比我们平常看到的知道的复杂得多也深刻得多。谁都不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们的损失……原来,爱别人其实是更爱自己!书里——写字条给住院同事的教师、坐在第五排的姑娘、瞎了眼的送奶工、买能响的布料的新娘……他们是些再普通不过的人,做的,也是看上去很寻常的事:一抹微笑、一个问候、一句赞赏、一份理解、一缕温情,但产生的却是一种相当于核裂变的能量,人心因此变得柔软;它传递的是我们在学院的课堂上也未必找得到的人生秘诀:爱,是我们战胜所有邪恶的最有力的武器,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提醒我们随时将内心的美好和关爱组装起来,赠予别人。

如果人们必须要面对残酷和严峻,恐惧和怯懦只能使事情更糟。如果命运不能改变,我们必须改变的就只能是对待命运的态度。书中——给悬崖上的儿子上课的父亲说:你能做到,只要迈出一小步;小学生们为“不可能”先生举行葬礼,手里提着的大棒的黑孩子终于赢得了在美国孟菲斯城的街道上行走的权利,递给女孩一块碎玻璃的流浪汉告诉她一个秘密:未来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寻找它,哪怕有针尖般大的希望也不要放弃!神奇的记忆瓶中的祖父在逃亡的路上告诉孩子们:谁说我们没有蜡烛?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大烛台,它是上帝给的——那就是满天的星星!——这些都提醒我们,比外在的物质世界更强大的是来自我们的内心的精神力量,活在天堂还是地狱,不是身体的事,而是心的事。

没有什么能比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候更能帮助我们来审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了——当你只能从你所拥有的东西里选一样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把最要紧的东西挑出来。我相信,没有哪个时期“健康”两个字能像现在这样大写在所有人的心坎上。或许,疾病是在给匆匆忙忙的生命提供制动和刹车系统,提醒人们警惕生命的脆弱,不要只是使用生命而忘却了享受生命本身。

(《假如我们原谅上帝》,芭芭拉·琳达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定价22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