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图镇馆之宝《永乐大典》首次公展

2003-07-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珍宝之一的馆藏221册《永乐大典》,在经过9个月的修复之后,于7月17日正式向社会公开展出,展览将持续近两个月,于9月上旬结束。在此期间,公众可以亲眼目睹这部中国古代最为成熟、最为杰出的百科全书中的9件原件,了解它修复背后的故事。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明成祖时《永乐大典》的纂修,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此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仅抄写一部,存于皇宫深院之中。嘉靖末年虽抄写成副本,而正本却不知踪迹。副本《永乐大典》清代收藏不善,续有遗失,近代更屡遭兵燹,几近毁灭。至今残存的嘉靖副本由于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仍被学术界视为珍宝。据统计,现在嘉靖副本《永乐大典》在全球范围尚存400册左右,其中223册存藏国内,国家图书馆馆藏221册。

从2002年起,在财政部、文化部大力支持下,国家图书馆组织能工巧匠对馆藏《永乐大典》进行了全面修复。本着“整旧如旧”原则,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严谨、科学的修复方案,在国家财政强有力的支持和全体修复人员的努力下,以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现存国家图书馆《永乐大典》的全部修复工作。据国家图书馆修复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修复后的《永乐大典》与原书载体基本一致。《永乐大典》使用的是皮纸,而国家图书馆保留着一批清代早期的“高丽纸”,是楮皮纸,用来修补《永乐大典》,无论从纸张的年代还是从纸张的纤维来说都非常合适。在修复封面材料时,工作人员跑遍了北京的所有布店,终于在“瑞蚨祥”绸布店买到了与《永乐大典》封面材料接近的生丝。修复过的《永乐大典》具有以下几种特征:⑴整册托裱⑵改变装帧形式(将包背装改为线装)⑶选用的修复材料材质、颜色各异。根据上述的调研情况,善本特藏修复中心的专家们提出了《永乐大典》修复原则与修复细则。

《永乐大典》的修复工作提出了以延长书籍寿命为宗旨,对于前人修复时使用的酸性纸板进行了替换,彻底根除了《永乐大典》上面的酸性物质,使其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另外,此次修复还创造性地运用掏补的方法对书口等破损处进行了修补,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永乐大典》的原貌。为使经过修复的《永乐大典》得到更好的保护,国家财政还专门拨款,制作了紫檀木的装具,使《永乐大典》的保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近年图书保护修复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国家的投入不断增加,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一册由公众捐助的资金而修复完成的《永乐大典》。展览上,国家图书馆还倡议开展“从我做起,保护珍贵典籍”的活动。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积极捐资参与。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