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前,从前

2003-08-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戴纪尧 我有话说
这几年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读着董桥的书,董桥的文章含蓄雅致,细密隽永。他的近作《从前》更透露出一种云烟散尽后的空阔从容、深情款款,读来惹人遐思。

《从前》是董桥2001年写的三十几篇忆旧小品的结集。之前的若干年,正是世纪末,各类老照片、老房子、老漫画等等竞相问世,出版界弥漫着一股怀旧之风。《从前》的出现想是这股风气的余荫。都说年轻人不大回想往事,因为他们前头有更纷繁更烂漫的日子要过,想挥霍都来不及,及至暮年,人事变幻,故交零落,怀旧却是脱不开的绳索,牵着你一步步地走回从前。

董桥说:“青涩的岁月常常是一生人最缅念的岁月。”他用笔作桨,驾着《从前》这艘轻舟驶过一湾又一湾水面,在不同的时序码头靠岸,收集来一丛一丛的人和事。在粼粼的波光中,映照出长年穿浅色丝绸旗袍、圆圆的发髻永远插着一枝翡翠发簪的萧姨,闪着夜空中寒星似的眼神、情路多舛、若戴望舒《雨巷》中人的云姑,与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芙有着相同命运的中国妇女艾丽佳,有一身技艺却为情所伤的炜师傅,以及安分乐道、遁迹自娱的患难之交石初先生,等等,一幕幕音容笑貌如在眼前。60岁的董桥抒写的是自己郁积在心底多年的怀念,全以情为之,剥去了功利心,文字显得很纯粹,洁净,不沾染烟尘气息。他说自己本来一直是要以之写些小说的,现在形诸散文,依旧用的是小说笔法,加之旧学功底深厚,使得文章笔力宏阔,摇曳生姿,使人仿佛啜了一口清茶,齿颊留香,韵味绵绵。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种爱惜的心理,不是怕书破损,而是舍不得一下子把它读完,每读完一篇辄放下靠在椅子上闭目片刻。就像在做一个绵长的梦,读完了梦也就醒了。重新面对现实,不免想:如果能停留在那个梦中一辈子也不出来该多好!读好书就有这种做梦的感觉,那些精美的篇章完全是梦中仙人所赐的生花妙笔才能写出的。我能想象出董桥在写这些篇什时又何尝不是像我读这书时一样写一段就停下来闭目凝思片刻,用手抹一把脸,然后继续写。经过沉淀的梦如同一坛陈年的酒,许多人生况味全浸在里面慢慢地发酵,在记忆里打开品咂时一定有种醉意,酽酽的,久久无法散去。

但书有尽头,人生有尽头,回忆也有尽头,没有尽头的却是那种感同身受的怀念,那种春花秋月的深情,就像白居易所吟:“此恨绵绵无绝期。”唐诗中多送别语,白居易还有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两句著名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是后两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是我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接天的青翠、暖人的薰风,如给偌大一件绿袍系上条灰白的带子一样的迢迢道路,原野上却四顾无人,也许会有一只白色的鸟儿飞过,却连一声鸣叫也没留下。这似乎是一个仪式的布景,却更像是一个隐喻,沉迷久了,就能从这幅场景中水纹一样慢慢地浸出一些伤感来,有一天我忽然明白:那不是在送别友人,而是在送别永不再来的青春。

“从前”,是一个故事的开头,也是一种怀旧的符号。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满面的过客浮着淡淡的笑容,生活仍在继续。“劫后的烟树和人面,其实还在案头灯下的片楮零墨之中,不必过分牵挂。”董桥如是说。是的,岁月的风尘掩不住追忆的情思,怀想所引发的不仅有遗憾、懊恨和伤感,更多的是一种慰藉,一种温暖,一种感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