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停电考验美加报业

2003-08-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康慨 我有话说

以《纽约时报》命名的时报广场上著名的大屏幕因为停电而漆黑一片。

8月14日下午突如其来的大停电让北美多个大城市几乎陷于瘫痪,纽约、克利夫兰、底特律和多伦多等地多家大报的正常编务和出版受到严重影响。采编人员无暇理会拥塞的交通和闷热的办公室,怎样写稿、发稿和排版才是大问题,最要命的是,由于大部分印刷厂无法运转,第二天无法出报的阴影笼罩在报社头头们的心里,而距离平日报纸开机付印的时间只有10来个小时了。

没电的电脑和传真机此时与废物无异,自备的小发电机成了宝贝。没有也弄不来发电机的,则想方设法用手电筒和蜡烛照亮纸笔,尘封多年的老式机械打字机也派上了用场,还有记者打开了汽车的引擎盖子,把笔记本电脑接上车用蓄电池,坐在马路牙子上赶写稿件。报社的生产主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寻找应急的印刷厂,有些报纸,甚至求助于自己的竞争对手。

《纽约时报》在第43街的总部启用了一部备用的柴油发电机,但该报设在市内皇后区的印刷厂已无法使用,《时报》遂决定削减第二天的报纸版面,并将全部印刷工作转移到位于新泽西州的另一家印刷厂。

在《时报》编辑部里,文化版和国内版的记者给体育版和大都会(本地)版腾出了桌子,编辑们腾出了版面。这正是报人梦寐以求的突发新闻的决战时刻,气氛虽然凝重,但并不显得慌乱。一封报社内部邮件以“三伏天来了!”(The dog days of summer are here!)为标题,还许诺说礼拜一有免费的意大利冰激凌吃,颇显“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两年前该报应对“9·11”事件时所反映出的敏捷和专业素养此时再度得到体现,《时报》曾因此得到7项普利策奖。

《纽约每日新闻》似乎早有准备,当天该报便依靠备用发电机,在它位于泽西城的印刷厂赶印出了一份27个版的“大停电号外”,印数高达百万余份。

《纽约邮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14日下午6时,该报意识到电力不可能很快恢复,便开始发疯似地寻找别的印厂,但只有一家印力有限的小印刷厂可供使用。《邮报》第二天早上总算印出了25万份报纸,但仅及平日印数的一半。

在《底特律自由新闻》的大楼里,楼梯口微弱的应急灯成了仅存的照明设施,编辑们不得不举着蜡烛穿过黑暗闷热的编辑部,而该报的记者则一边坐在街边写稿,一边用汽车电瓶给笔记本电脑充电。报社诸人被纷纷驱遣回家,寻找可以使用的手电筒和蜡烛,带回报社应急。

《克利夫兰老实人报》(Cleveland Plain Dealer)在市区的办公楼和郊区的印刷厂彻底停电,所幸在“9·11”事件之后,为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保证报纸按时出版,拥有《老实人报》的纽豪斯报团与其竞争对手达成了一项互助协议,该报因此派出了15名编辑,外加数名技工和美编,赶往25英里之外的,仍有电力供应的竞争对手《阿克伦灯塔报》(Akron Beacon Journal,从属于奈特·里德报系)的办公楼里建立了一个临时编辑部。

在竞争对手的印刷厂帮助下,《老实人报》第二天按时上市,42万份的印数还超出了平时的37.5万份。不过,当天的报纸从平时的60个版缩减到了16个版。

与此类似,奈特·里德报系的《底特律自由新闻》得到了其同城死对头《底特律日报》的帮助,后者隶属于甘尼特报系,双方分享了印刷厂。

加拿大最大日报《多伦多星报》的编辑用上了机械打字机,该报的一个记者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报社和加拿大新闻社之间,传递稿件。《星报》发现承接该报漫画版的一家小印刷厂还能运转,遂决定在此印行16版。

对各家大报而言,如此长时间、大范围的停电事故,让它们突遇始料不及的大难题,以往制定的应急k k甚至再应急、再再应急的计划,都难解目前的燃眉之急,各报不得不上下通力,采编和生产部门充分合作,挖空心思,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第二天把详尽的报道送达读者。

“大停电”(Blackout)成为15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和《今日美国报》等各大报的头版头条,预定8月25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也以此作为封面,此前,1965年11月9日和1977年7月13日的两次大停电,也曾登上《时代》的封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报纸无法送达,电视和电脑无法启动的时候,广播电台一度独领诸种传媒手段之风骚,无处不在的汽车收音机自不待言,只需一节电池就能挺上几天的袖珍收音机也十分抢手,纽约街头时常可见举着小收音机贴近耳边的市民。

(本报记者综合《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费城问询者报》、美联社及其他地方报纸和《时代》周刊网络版相关消息报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