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路上的美

2003-08-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贡巧丽 我有话说
有一天,“在路上”这个词汇来到我的视野。终于明白,人生也许就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

杨牧之先生寻着“在路上”的智慧,捧出了这一册《佛罗伦萨在哪里》,让我们权且把它当作一个驿站,以“在家”的平和去体会“在路上”的智慧。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笔和相机为我们记录下了他“在路上”的历程,所到之国家可谓“大”矣,埃及、意大利、古巴,每一个都包容着大文化、大历史,而题目又可谓“小”矣,“在金字塔下”、“《最后的晚餐》在米兰”、“佛罗伦萨在哪里”……

“在路上”的智慧是包容的,它能突破地域的、时间的界阂去思人类所共思,以“常人”的目光注视万象,以“出世”的姿态进行着“入世”的追寻,从而能以“常人”的身份接近真理,关怀人本身。而人正是以其对本身的关怀和思考形成人的特质和丰富性,那棵“会思想的芦苇”正站在河岸上傲岸地注视着“逝者如斯”的河水。

在路上,作者是在真正地思考,他的心中也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家园。因此,在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前他会想到秦始皇,会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会想到“旧时王榭堂前燕”;在威尼斯会见到中国的“一线天”;在意大利会梦见香山,梦见颐和园,梦见故宫的角楼和角楼下的林阴道;在大英博物馆会沉思中国的历史;在红场会想到天安门。也正因为心中有家园,我们能从书中的文字中欣赏、体会到古今中外更为丰富的景致、文化和精神。“会思想的芦苇”目光随流水漂向远方,上路了,它的根却牢牢地扎在了养育它的此岸。

《佛罗伦萨在哪里》这本书中,作者还写下了、摄下了许多关于陵庙、墓碑的内容。埃及的神庙,在伦敦的马克思墓,俄罗斯的新圣母公墓……因此,“在路上”决不只是外表的形式,只要你带着“上路”的决心,不论你身处何地,总会追寻“在路上”的智慧。于是,你的人生将丰富起来!

(《佛罗伦萨在哪里》,杨牧之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48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