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图书馆印象

2003-09-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秋叶 我有话说

本文作者摄于UCLA克拉克图书馆

此次赴美国洛杉矶参加第十一届十八世纪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和大会,感受颇多的是当地的一些图书馆的藏书和服务。

临行前,我携带了撰写关于英国的中国游记博士论文的参考书目。参考书目分三个部分:一是游记作品本身,以早期(鸦片战争前)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9-1939)为主;二是关于以上游记作品及作家的研究;三是关于英国游记文学乃至整个游记文学的广泛研究论著。由于游记文学一般不属于文学经典,也基本未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文化研究的视野,因此以上三方面西文图书在国内图书馆的收藏非常有限。除了第一类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略有一部分收藏外,其他两个门类几乎等于零。虽然一年来,为了把研究进行下去,本人通过海外途径购置、复印了一些最基本的材料,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博士论文撰写的最低参考书数量、质量标准。因此,在美二十天,我除了必须参加会议的讨论外,还肩负着重要的资料收集任务。

由于第一周忙于会议研讨,我与美国图书馆的频繁接触是从赴美的第二周开始的。来美国之前,有人告诉我说,进入大学图书馆要付100美元办卡。办个卡要一个月的基本工资,真是不便宜!到了美国询问同会代表,他们说“一般免费”。于是,一个下午备了些钱,步入了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的“大学中心图书馆”-“杨”研究型图书馆(Young Research Library)。

这个图书馆其貌不扬,颇有点像我们中国大学里1950-1980年间所建的那种灰色水泥建筑。入口处有专人看管,但并不要求出示“有效证件”。一般中国图书馆一楼的主要区域-目录卡片大厅在这里并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带座位的电脑桌,数量不下百台。我多次来,发现总是有空闲的电脑等着让你去用。在美国公共场所上网一般不用付费,图书馆里电脑不仅可以查本校各个图书馆的书目,还可以上Internet,查看电子邮箱、进入到世界各大图书馆的网站等等。

这里的电脑均与打印机相连,只要你插入UCLA图书馆的打印/复印卡,即可打印书目信息。打印与复印的价格相等,加州大学内部价(UC Rate)为7.5美分,对外价(NON-UC Rate)为10美分。我开始还以为在这里的图书馆借书同样要履行在中国那样的程序:查找书目,填写索书单、向出纳台递交索书单,然后是找个角落等着,但必须要耳聪目明,否则你不会明白何时取书,等等。但在这里找不到索书单。咨询处的工作人员虽然非常耐心也非常专业,但就是不明白我要的“Call Card”或“Retrieving sheet”,是什么东西。最后她只得说:你要什么书,自己去书库找就可以了。

确实如此!这里人人均可携带书包等随身物品进入书库,不需要任何证件或手续。二楼至六楼,除了一些供读者使用的桌椅和电脑外,全部是一排排的书架。每层电梯口均标明图书编号的首字母在各层的分布情况。DS(关于中国的游记类)在四楼,这样就确定了我所要图书摆放的楼层,再按照其他编号循序确定最后位置,找到一本书并不困难。而且,一般学者做研究,要找的书类别均较集中,进入书库就可以在相邻的一两个架子里一网打尽,同时还可以在附近查看同类的其他图书,也许有些对自己的研究非常重要但至今尚未进入自己视野的著作会跃入眼帘。

找到书后,如要复印,二楼专门有复印室,里面摆放着10台大型的插卡复印机。但这里没有“专业复印师傅”,你得自己来!其实,美国服务业的最大特色是Self-service(自助),这恐怕与美国人力昂贵以及素质较高不会轻易损坏公物有关吧。

在这里,不仅图书、报刊开架,连昂贵的缩微胶卷也开架自取。该校的此项收藏非常丰富,我去过的分馆,即管理学院图书馆、加州大学南部地区书库以及克拉克纪念图书馆(Clark Memorial Library)也均有专门目录柜和收藏室。这为研究者复制提供了便利。因为缩微胶卷的内容大部分是珍藏本,美国人很尊重版权,那些古书图书馆仅允许读者复制10页,而从缩微胶卷上复制一般不受限制。我在研究型图书馆复制到威廉·钱伯斯于1757年在伦敦出版的Designs of Chinese Buildings,Furniture,Dresses,Machines,and Utensils。这是钱伯斯根据其在广东实地测绘考察后所撰写的专著,对当时英国的中国热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第一天进入美国的图书馆就找到此书的缩微胶卷,并能全文复制,真是喜出望外!这里的阅读机均配有一台复印机,你只要插入卡,点一下Print,复印件就会出来。当然,复制并不便宜,每页35美分,卡片续了两次钱才全部给复制下来。

这里惟一不开架自取的是特藏部图书,而且需要办理借阅证。办证时不需要出示其他证件,而且是免费!首先进入的是大厅,其实这也是展览厅,玻璃柜里的参展物都是18世纪的原版书,显然是专为本次大会精心选择的。阅览室门外是一张典雅的工作台,工作人员主动微笑着向你打招呼并请你坐下。询问书目后请你填写索书单。一般需要半个小时才能见书。阅览室上锁,须按门铃才能入内。里面的工作人员会把你所要的书搬到你的座位前,座位上有专门的设备来放置那些经历几个世纪“身心”已相当脆弱的图书。我看见大部分读者用笔记本电脑抄录,有个别使用笔式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复制。该校的Powell Library为读者提供笔记本电脑。在这里我找到了1795年出版于伦敦的John Meares著Voyages made inthe Year 1788 and 1789 from China to the North West Coast of America的英文初版本及第一个法文译本。我申请复制规定的10页。复制至少有5个方式,即复印、拍摄、制作缩微胶卷、制作电影或录象以及在专业摄影棚拍摄。复印最便宜,每张30美分;拍摄是每拍1美元,但超大开本第一拍要付25美元,然后是15美元一拍。看来,中国人要研究西方“故纸堆”,要么你整天泡在这里,要么你非要有钱不可!取件时间是10个工作日后,他们可以为外地读者免费邮寄;而且颇令我惊奇的是,读者居然可以收到复制件后再付费!看来,在美国,学者的诚信至少还是可以依靠的。

UCLA校园内共有11家图书馆,除了以上介绍的Young Research Library是一个拥有该校一半藏书的综合性图书馆外,其他10家大致是各科专业图书馆,分布在学校的各个院系的大楼里面。如果你不想跑动,坐在你所在的图书馆也可以约借(Page)其他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但特藏除外,送书时间一天两次,即11点和下午4点,读者不需要付任何费用。

UCLA算不上是美国的名牌大学,甚至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十几个校区里也坐不上第一把交椅,但它却拥有“北美地区前五位”的图书馆体系。它肯定也因此而骄傲,你看,在一些显目的地方,总是有这样的引言:“没有一所伟大的大学没有伟大的图书馆的”-Harold M.Williams,46届毕业生;“我们能方便地使用在UCLA的科研和教学上发挥如此不可或缺作用的出色图书馆,真是三生有幸。”——Dr. Louis J.Ignarro,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诚然,UCLA不仅拥有伟大的图书馆,而且读者不分内外尊卑,均能获得同样方便的使用机会。不管大学的地位如何,在我的心目中至少它的图书馆已是“须仰视才见”了。

本人在洛杉矶还分别访问了克拉克纪念图书馆、格蒂研究院图书馆和亨廷顿图书馆。如果说UCLA大学图书馆是平民,那么这三家图书馆就是贵族了。克拉克图书馆建立于20世纪初,专业收藏17、18世纪的古书,1934年创立者William Andrews Clark先生立遗嘱赠送给UCLA,现成为UCLA17、18世纪研究的中心图书馆。这里藏有我所需要的A New Voyage Around the World(by William Dampier,London,1697)缩微胶卷和A Voyage Around the World(by Lord George Anson,London,1748)初版书。该馆规模较小,只有10万部的收藏、一个中型阅览室和几个缩微胶卷阅览小间,但在本专业领域内收藏非常丰富,设备也非常齐全。当然,最令学者感兴趣的是在这里的电脑里可以查找17、18世纪图书在世界各地的收藏情况。我就通过这个渠道寻找到三本书及其缩微胶卷的收藏地。离开前,我复制了第一本书的中国部分,第二本的10页,结果他们给了我很低的价格。工作人员还给我介绍了本馆常年提供的一些研究奖学金,只要研究资料在本馆有大量收藏就可以申请。格蒂研究院是私人组织,由财产托管理事会管理,其图书馆专业收藏19世纪前视觉艺术,同时也收藏珍本图书和手稿。亨廷顿中心由南加州富商亨利·亨廷顿于1919年创立,是全美最大的专业收藏英美文学、历史珍本图书馆,一般要求读者具有博士学位才能使用本馆收藏,否则只能参观其珍藏本展览。

在洛杉矶呆了两周后,我应朋友之邀前往加州以北的俄勒冈州。我的最后几本书分别是在波特兰的市中心图书馆(全名Multnomah County Central Library)和座落在小城尤金的俄勒冈大学图书馆找到的。这里的城市不大,学校也不大,但居然有如此丰富的藏书和完善的设施,真是我们在中国难以想像的。

美国16世纪才有欧洲殖民,18世纪才形成东部的13块殖民地,两百多年前才刚刚建国,今天她能成为世界学术中心,图书馆的作用恐怕是不能低估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