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穿越时空的停电

2003-09-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赵强 我有话说

举着蜡烛的自由女神

上月中旬,纽约大停电,自14日始,至16日止,影响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可算得史无前例。美媒体报道时用了blackout,有人翻译为“熄光”,乍一看还以为是为此事件新造的一个词,让人一头雾水,翻翻词典才知道,blackout最常见的意思是战争期间的灯火管制,同时也有因电力不足而影响照明之意。可能power cut之类的停电不足以形容其规模,用blackout自然更胜一筹,在报道用语上,媒体记者还是颇费心机的,只是译文佶屈聱牙,难以达意,不免糟蹋了人家的匠心。

有趣的是,blackout还有一个引申义,特指舞台上突然熄灯以示一幕的终结,从这个意思再转引回去的话,意义指向何处,大可以浮想联翩。1987年12月《南风窗》发表过署名斯仁的文章《纽约大停电》,“若干年前全世界最大的一次停电事故,让成千上万的纽约人扮演了一种平日无法想象的角色……”,文章追忆的是1965年11月6日的停电事故,翻开一看,跟今天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依稀相似。“漫长的黑暗中,整个纽约只有一处依然在夜空里散发出灼灼的光华,这就是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像,它的电源来自新泽西州。”纽约市政府超强的危机处理能力和美国人民良好的公民素质,过去和今天一样,笼罩在自由女神火炬的光辉之中,被讴歌和颂扬。穿越时空的停电,有如两场紧挨在一起的话剧,50年前的演员和50年后一样,演绎着秩序被打破刹那人类的命运。

短期停电对工业社会而言,对经济的影响远大于对个体的影响,狂欢的氛围足以抵消给个人带来的不便,那些自发的烛光夜餐会,高楼上的载歌载舞,大街上露宿的人群,都在一种难得的轻松中描绘出祥和的气氛。经受考验的是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依照普通的逻辑推论,每个人都应该有足够的信心认为混乱是短暂的,而正常的生活秩序很快就会恢复,因为倘使一直停电下去,社会遭到的破坏远远大于个人遭受的损失。这个简单的心理过程保障着绝大多数人的乐观,从而能够以异于平常却优于平常的心态来对待这类事故。在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几乎没有遭受打击之前,做出简单的对人性美好的判断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依据。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别的东西。人类文明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如今已完全进入纯粹物质化的时代,所有秩序都建立在那些早已融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能源、交通、通讯等等之上,这一点却常常被我们所忽略。在我们的观念中,一直是法律、政治、文化在维系着人际关系,人仿佛还是完全的规则制定者,自己做着自己的主人,却早就不知不觉地成为了物质的奴隶。“民以食为天”毕竟还是人不得已的需求,而当每个国家都在朝着“驮在车轮上的国度”和“浸在油海里的民族”发展之时,人类实际上已经迷失了方向,拱手将自身的命运不可逆转地交了出去。停电只不过是物质社会给人类开的小小的玩笑而已,我们却自鸣得意地认为:上帝造就黑暗,是为了让人们看清前进的道路,是为了让人们更珍惜光明。

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丧失自由,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逐渐退化,这个荒谬的结论在人类发展史上不断开着人的玩笑。社会组织越发缜密,系统崩溃的可能性就越大,修补这个系统逐渐成为人类工作的主旨,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远远超过人类用来满足自身需求的劳动。难怪微软的操作系统越做越大,最近“冲击波病毒”来袭击,才让我们发现,里边大半都是补丁。老子倡导“小国寡民”,人类惯常生活在秩序当中,这个秩序越简单,人也许就活得越轻松。但文明只会从简单走向复杂,这个单向度的箭头,没有人能够抗拒。人类背着越来越沉重的包袱,艰难地跋涉,历史便是如此,开弓没有回头箭。

纽约大停电究竟是一场悲剧、喜剧,还是一场闹剧,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也许,这只不过是一场连续剧而已,时代在变化,情节却始终冗长而拖沓。所幸的是,社会虽然脆弱,人却无比坚强,可惜,这短暂的blackout,只够让人“第一次看到纽约的天幕上,除了飞机,还有星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