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络民间文学浮出水面

2003-09-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黄开发 我有话说
年轻的网民们肯定都有这样的经验:信箱里经常出现朋友们发来的大量的电子玩艺儿,像幻灯、各种图片、e-card、flash等,而电子文学文本是里面的大宗。这些电子文学文本并不引人注目,网民们通常是浏览一下就把它们删除了,甚至想也没想它们也是文学作品。华夏出版社今年年初推出了《情调e-mail——网络文学采撷》,收集的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东西。该书最近又再版,与续集一起见光,让我们得以在更大的程度上见识其真容。

这两本书都是冠以“网络文学”名义的。根据与纸介文学的关系的亲疏,网络文学大致可以分为文人化和民间化两种倾向。前者的作者往往是有文学上野心的,有的“心存魏阙”,把网络文学视为一条“终南捷径”,自觉向被通行的文学标准认可的文类看齐,在作品的形式和手段等方面也基本趋同。这种倾向的作品很容易成功地转化为纸介形式出版,获得来自权威的文学体制内的认可和重视。而后者则不同,用体制化的文学标准来看,难免不登大雅之堂,那些写手们也无意闯入。读者们只管读来有趣,也不论它是“文学”不是。然而,它却比文人化的网络文学更普遍,影响也更大。大概没有几个年轻的网民不是它的读者的。

民间化的网络文学——或许可以称之为网络民间文学——与文人化的网络文学在发表方式上不同,前者不一定发表在网站的文学主页或张贴在公告板(BBS)上,而是以网络为媒介在私人间传播的;同时从整体上看,它们又比一般的网络文学表现出更为突出的民间审美意识。可是,比较难办的是不少文本明显又是从网上下载再在私人间传播的。我们有比较充分的理由相信网络民间文学的存在(事实上还有范围更广的网络民间文化),但又不能确切地指出哪些是这样的作品。其实网络民间文学在传播的过程中是随时可能又在网页上发表的。如果承认网络民间文学的存在,现在的网络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概念则会受到冲击。比较通行的看法是,网络文学是在网上发表的,供在线阅读的电子文学文本。而网络民间文学则显然不是在网上发表的。这样以来,网络文学似乎有了文人化的“网页文学”和“网络民间文学”两大块。传统民间文学的理论认为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不同,具有口头性的显著特点。网络民间文学的传播方式与此明显不同。

两本《情调e-mail》包括“趣语”、“笑话”、“随感”和“故事”四类。“趣语”主要是些聪明话和逗趣的话,针对的是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但说话的方式别出心裁,出其不意,让人忍俊不禁。“笑话”包括笑话和幽默两类。“随感”以随笔或者说小品散文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见解,其中意味隽永、饱含哲理的话语比比皆是。“故事”中的篇目,有的取材于现实生活,有的是寓言式的作品,还有的是恐怖故事。

如果按照通行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大类的纯文学的标准,至少书中的“趣语”和“笑话”部分是不够格称作文学的。现在网站上的网络文学分类,也大体上是依照纯文学标准来的。其实,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纯文学”概念出现的时间都很晚。在西方,这样的文学概念的出现不过是18世纪以后的事情,此前“文学”一词指的是“著作”或者“书本知识”,并非一个专门的类型;在中国,“四分法”的纯文学概念到20世纪初才开始露面。我想这些电子文本的作者是从表达或抒发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并没有去管什么纯文学不纯文学。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了民间审美意识的品格,显示了一股向民间回流的倾向。

这是一大片被淹没在现行文学体制水面之下的风景。文学在不断地进化,体制化,可也因而疏远了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很难从当下纸媒体的纯文学中,看到像《诗经》、乐府诗歌那样与生活亲密、直接的关系。可是网络民间文学就迥然不同了。作者们没有什么功利的考量,不矫揉造作,做到了“真”与“自然”。与传统的民间文学作者相比,他们普遍受过更好的教育,又有网络这一便捷的传媒。与职业化的作家相比,除了没有功利的考量外,他们还超越了行业的限制,写手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自己说话,而不是由别人来代言。阅读他们所写的东西,可以真切地体会一句名言: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种种有利条件使他们相当全面、生动、直接地反映了当下都市的人情世态,当下都市青年的时尚、情趣、追求、智慧和想象。好看,好玩,是本书中作品的突出优点;同时,也会给你带来丰富的人生启迪。这是任何文人创作所无法取代的,与纸媒体文学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

网络民间文学的创作与阅读已经构成了我们多元化文学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小瞧它们,除了其娱乐和认识功能外,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时间的淘洗,网络民间文学会留下自己的杰作,也许要在将来的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一笔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