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推荐10本引进版科学图书(2002/03)

2003-09-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王洪波 我有话说
1、《爱因斯坦全集》(2-5),范岱年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12月

出版一个国外科学家的全集(规模可能达30多卷,2千万字),真可谓一大盛举。第二、三、四卷分别收入爱因斯坦在1900年至1914年发表的著述,其中包括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说等划时代的著名论文。第五卷收入他的整个瑞士时期(1902-1914)的500多封通信,内容包括他和亲友,包括母亲、米勒娃以及表姐爱尔莎的通信,以及与一些科学家同仁的交流,可使读者一窥其青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2、《蚂蚁的故事》,(德)贝尔特·荷尔多布勒、(美)爱德华·O·威尔逊著,夏侯炳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6月

1990年,两位合作者出版了篇幅巨大的学术专著《蚂蚁》,一举获得普利策奖。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作者对原书进行了压缩、删改,以更通俗的语言写就了此书。书中介绍了蚂蚁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结构、语言、战争和外交等知识,还讲述了行军蚁、流浪的牧蚁、温控摩天大楼的“建筑师”等几种蚂蚁的有趣故事。“如果所有的人消失了,剩下的生物优势势必回复生机并繁荣兴旺……如果所有的蚂蚁消失了,其影响则正好相反,而且后果是灾难性的。”蚂蚁的故事值得了解。

3、《剑桥插图天文学史》,(英)米歇尔·霍斯金著,江晓原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3月

“到过去的文明之中,寻求对天空意义的理解,问经常与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方式很不相同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按照我们今天的思维方式也是怪异的。”本书复原了人类数千年以来天文学发展的真实历史,其中不但有科学,也包含了人类的信仰和神话、天才人物的贡献及种种奇闻轶事,读来趣味盎然。

4、《古今数学思想》,(美)莫里斯·克莱因著,张理京等译,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年7月

本书公认是迄今最优秀的数学史著作,全书围绕着数学思想的主要概念,给人们提供了数学发展的一个概观,其整体地、历史地看待数学的观点对专业和非专业的读者将大有裨益。

5、《我的大脑敞开了——天才数学家保罗·爱多士传奇》,(美)布鲁斯·谢克特著,王元、李文林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4月

爱多士是一个真正的怪才式人物。他终生像一个凭兴趣在数学的天地里玩耍的小孩,他几乎不停地旅行与访问,他常说“我的大脑敞开了”,他三分之二的研究成果是与人合作完成的,以至有人定义了所谓的“爱多士”数:凡跟他合作过文章的人称为爱多士数1,凡跟爱多士数1合写过文章的则称为爱多士数2,如此等等。在愈益世俗化的现代社会里,很难相信会有这样的人存在过。

6、《哥德尔》,(美)王浩著,陆宏逵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9月

哥德尔的人和学问上都笼罩着神秘的面纱,本书一定程度揭开了这面纱。华人学者王浩在哥德尔晚年与之过从甚密,曾有几年时间,两人在一起进行了一次次的长谈。因此王浩能够以亲笔所录的为数可观的口头资料,为哥德尔画一幅完整的全身像,王浩在1994年说,这是当时“通盘考察哥德尔生平事业的第一部评传”,该书还将哥德尔的思想遗产推进至哲学,亦可称开拓性的努力。

7、《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法)蒂皮·德格雷著,黄天源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

本书让我们透过一个10岁小女孩的眼睛,感受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美好与快乐,并促读者反思“我们大人”的许多“错误观念”。其图片精美、文字有趣,在国内的畅销并非偶然。

8、《生命的未来:艾米的命运,人类的命运》,(美)威尔逊著,陈家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本书以大量扎实的数据和例证,再加上亲身的研究和体会,确凿地论证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险。另一方面,书中体现出深刻的道德激情,令人信服的伦理思考。威尔逊融会科学和道德、事实与价值、知识和爱,发出了深思熟虑、充满人道精神的声音。

9、《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本书属经典重出。在上个世纪,没有人比库恩这个半路出家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更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科学的看法。在《结构》一书中,库恩令人信服地论证说,科学进步并非通常人们想像的那样是通过正确知识的不断积累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不同世界观之间的革命性转变来实现的;他在表述他的观点时使用的“范式”和“不可通约性”等词汇后来几乎成为学术界的“日常用语”,难怪有人称此书为“新时代科学哲学的‘圣经’”。

10、《“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人文的冲突》,(美)索卡尔、(法)德里达等著,蔡仲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1994年底,量子物理学家索卡尔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Social Text)提交了一篇文章,题为“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文章发表后,索卡尔随即宣布此文只是一篇“诈文”——里面充满了故意安排的常识性科学错误,索卡尔借此嘲弄了充斥着各种“时髦的胡说”的所谓“后现代知识界”。此事轰动一时,并触发了一场所谓的科学卫士和后现代思想家之间的“科学大战”。这是一场至今尚未落幕的科学与人文的大论战,通过此书将论战的重要文献介绍给中国知识界,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