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敦煌学即将结束“伤心史”

2003-10-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朱志凌 我有话说
上海出版界近年来为弘扬敦煌文化作出的贡献获得了敦煌学界的普遍赞赏。因出版《敦煌学大辞典》而获国家图书奖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和敦煌研究院日前达成共识,学术界和出版界有责任、有义务让普通老百姓更多地了解敦煌,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敦煌学回归国内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出版界就启动了敦煌图书的出版工作。他们先从国内着手,整理、编纂和出版了获国家图书奖提名的《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和《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等一大批国内珍贵的原始文献……,接着又把目光投向国外。

敦煌文献是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宝贵的文献大部分被外国“探险家”运往国外,历来有“敦煌学在国外”的说法,大学者陈寅恪就称“敦煌学是伤心学”。而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学者极少有机会到国外亲自阅读研究敦煌文献原卷,更谈不上著书立说和出版。为了使深藏于国外的敦煌文献能“引回”中国出版,上海的出版家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与英国、德国、瑞士、印度、日本等国的收藏机构和学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多次走访了存有敦煌藏经洞文献的俄罗斯和法国,收集、整理、钻研文献,终有所成,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俄藏敦煌文献》、《法藏敦煌西域文献》、《俄藏敦煌艺术品》等一大批流失海外的珍贵原始文献。《俄藏敦煌文献》今年将出齐最后的第15卷,《法藏敦煌文献》也即将出齐。

可以这样说,这批俄藏、法藏敦煌文献和艺术品在我国以图书形式“重现”,部分结束了“敦煌学在国外”的伤心史。

系统梳理敦煌学

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李伟国积极参与了抢救这批宝贵文化遗产的工作。1996年7月,他到该社任职前,主持了俄藏、法藏敦煌文献和艺术品的出版,任职后,仍没有放弃以图书形式弘扬敦煌文化。他推动了原来被认为“领域太专、会很赔钱”的《敦煌学大辞典》的早日问世。

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季羡林教授任主编,由敦煌研究院和全国20余所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敦煌学专家100余人参加编撰的《敦煌学大辞典》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是敦煌学建立100年来第一部研究敦煌学的大型工具书,在国内学术界获得一致好评,学者称这部书“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对敦煌学进行了总结,这种总结不仅在世界上是第一次,更是中国敦煌学成果的集中展览”,又说此书是“我国敦煌学研究进入黄金时期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敦煌学研究专著有200余种,文章数以千计,大辞典是系统收集整理和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李伟国也颇有感触:“这部书系统梳理了敦煌学,对于敦煌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该书第一版3000册立即告罄,还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及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第二次印刷目前也所剩无几。这部书迄今为止仍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一部敦煌学专科大型辞书,其学术地位不容动摇。

敦煌热与敦煌书冷

据了解,目前敦煌图书的出版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科普性的,如《敦煌学概论》、《敦煌——伟大文化宝藏》、《敦煌学入门》、《敦煌石窟鉴赏丛书》等,以及在旅游景点出售的介绍敦煌的各种小册子。这些书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相关历史、宗教,分析其特色,普通读者易于接受;另一类是学术性的,主要有《敦煌吐鲁番研究》、《敦煌壁画乐史资料总录与研究》、《敦煌音义汇考》、《敦煌艺术叙录》、《敦煌莫高窟史研究》等等。而且,专业书的出版学术含量不断提高。过去对敦煌的研究多偏重于壁画、石窟艺术等方面,现在,随着藏经洞日益为海内外重视,学者们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敦煌文献的发现、考证与研究上。比如敦煌研究院的《敦煌总目录》已经出版,另外,《斯坦因第三次西域考察所获汉文文献(佛经以外部分)》、《敦煌典籍与唐五代文化》、《英藏敦煌文献录校》等一批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书也在积极编纂中。

然而,相对于出版界的热情,读者对敦煌书籍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对专业性太强的敦煌图书反应有些冷淡。其实,读者对敦煌及敦煌学都表现出极大热情,渴望能更多地了解敦煌,特别是关于敦煌的历史、艺术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但是过高的书价和过于专业的研究成为他们亲近敦煌的阻隔。有些书动辄几百几千元,如一套售价4000多元的敦煌书,装潢考究,有许多精美照片,颇有收藏价值,但它远远超过了普通老百姓的购买能力。还有许多书是专家写给专家看的,其中有大量数据和专业术语,一般读者难以问津。

改变现状 走向大众

令人欣慰的是,包括上海在内的一些出版社已经或正在推出一批适合大众口味的敦煌图书,力求深入浅出地介绍敦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以满足大众的阅读需求。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如何平衡学术需求与大众文化需求,并使两者互动发展,对文明的传播至关重要。敦煌学需要普及,敦煌书籍的出版也需要学界和出版界拓展视野,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大众。上海出版界在普及敦煌方面已走出有益的一步,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去年开始出书的28卷本的《敦煌石窟全集》,分门别类地介绍敦煌石窟艺术,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都乐于接受。

在普及敦煌学中将专业性和群众性结合得较好的专著,当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敦煌话语》。

《敦煌话语》把眼光聚焦于敦煌、敦煌艺术和敦煌学,让读者近距离感受敦煌艺术的无穷魅力,体味敦煌学研究的艰辛历程。它通过与当今中外敦煌学界的知名学者季羡林、樊锦诗、柴剑虹、荣新江、郝春文、王三庆、郭淑云、砂冈和子等进行广泛深入对话和探讨这样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讲述了“敦煌”这个词、敦煌石窟、敦煌壁画、敦煌遗书、敦煌学、敦煌学家以及敦煌文献的编目、影印和整理等10类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书中还谈到每个中国人都关心的敏感问题: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献和艺术瑰宝,还能回归中国吗?作者李伟国在书中穿针引线,一会儿是对话的殷勤组织者,一会儿正襟危坐阐述敦煌何以成为敦煌的“六大要素”,一会儿又细述孤身一人从巴黎去圣彼得堡,与俄方进行有关合作出版俄藏敦煌文物图籍的一波三折的谈判故事,颇为生动。书中的大量插图和历史照片,与生动的文字融为一体,既有科学性、理论性又有可读性,对专业学者或普通读者,都不无裨益。

敦煌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弘扬敦煌文化,重在普及。有鉴于此,上海辞书出版社有意花大力气打造一部向大众普及敦煌艺术的大型辞书。《敦煌学大辞典》是关于敦煌学的第一部专科大辞典,而这部普及敦煌艺术的辞典要成为关于敦煌艺术的第一部大辞典。它将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读者展现规模宏大的敦煌艺术长廊。届时,读者一册在手,便知皇皇敦煌艺术之全貌。同时,从此不再有“敦煌是专家的敦煌”那种困惑和遗憾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