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按牌理出牌的经营之道

2003-10-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管益农 我有话说

知识出版社出版

被誉为保险奇才的潘燊昌,25岁时跨入保险行业,只花了三年时间就考取了香港第一张英国精算师执照。从34岁起,他先后担任香港、马来西亚、台湾三家不同保险公司的总经理,1987年底只身来到台湾创立安泰人寿,仅10年的工夫就将其经营成资产、效益等综合评比在亚洲87家保险公司中名列第一的“寿险王国”。此后他又进军内地,在上海成立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并出任副董事长。在他53岁那年,遇到了事业上最大的挑战:台湾安泰被具有155年历史的荷兰ING集团购并。面对人生最难的去留抉择,在众人都看好他肯定会“跳槽”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下,以自己出色的职业道德和管理经营才干让新老板刮目相看,很快升任ING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并成为该集团中唯一的亚裔董事,事业掀开了更加辉煌的一页。《听老板的就错了》这部书实际上就是潘燊昌自己人生历练的真实写照。“听老板的就错了”这句话蕴涵了太多的人生感悟和经营体验,其中的“微言大义”确实值得细嚼回味。

潘燊昌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学道理:任何事物都包括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同时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打交道,只不过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养成一种顺向性的习惯思维方式,只看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其实,如果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或侧面想问题则往往能得出一些创新性的设想,引领你走向成功之路。书中记述了许多这样的案例,潘燊昌不愧为善用逆向思维的商界奇才,总能在遇到“山重水复”的时候,启发和引领员工寻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他讲的这样一个事例给人印象很深:台湾安泰人寿开业之初,公司在征求客户意见时回赠一份纪念品——便携式吹气枕头,没想到却有客户投诉“枕头漏气”。怎么处理这件小事呢?一般的做法都是给找上门来的客户换个枕头就算了事。可是潘燊昌与众不同,他从多侧面、多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认为“赠品事小,公司形象事大”,万一调换的枕头再是疵品怎么办?还有那些虽然也发现枕头漏气但没有来找的客户怎么办?经过一番逆向思维,他做出决定:将这批吹气枕头全部淘汰,另购新的赠品;对已收过赠品的客户,不论有无投诉,也不论赠品有无瑕疵,一律补赠新的赠品,并附信说明“前项产品可能有瑕疵,因此再奉送一份新赠品给您”。实践证明,此举使安泰在广大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大为提高,比做任何广告都有效。表面上看似乎多花了一些钱,实际上却将“损失”加倍地赚了回来。从这件小事足以看出潘燊昌不按牌理出牌的行事风格。他说,我喜欢做与众不同的事情,因为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以与众不同的方法来做,成功的机会反而更大。

潘燊昌有违“牌理”的管理术尤为引人注目。他一向不喜欢在企业中用“管理”这个词,总认为把员工当成机器或控管对象不人道、不合理,觉得改换为用“领导”、“鼓励”可能会更恰当一些。他将中国古代法、儒、道家的思想精华融为一体,为我所用,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御人之道”,写入本书中的一些观点颇有意思:(一)人非机器,人心是非常微妙的,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激励人心,管理的极致是赢得人心;(二)管理是“工具”而非“目的”,经理的职责不在于“管”人,而是要帮助员工成长和成功;(三)不是老板决定员工的命运,而是员工决定老板的命运,因为没有员工的努力打拼,公司就不会有前途;(四)每个公司都设有制度,但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不是靠制度。只有因人而异,“很公平地不公平对待每个人”,才能使每个人感到自己的独特和受重视;(五)激励员工的最好方法,不是只有加薪,而是帮助他们拥有终身受益的专业能力。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不但老板要创新进取,而且每个员工都要创新进取——这是贯穿《听老板的就错了》全书的主旨,也是“听老板的就错了”这句话的精髓所在。潘燊昌阐明这样一个观点:中国人大都有一个特性,就是不敢挑战老板,而一般老板也不喜欢不听话的员工,这种心态往往造成许多创意被扼杀。其实,只有“不听话”的员工才能激发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如果大家都乖乖听话,企业就很难有创新的能力。老板决不是时时处处都比员工高明,也不是每一句话都绝对正确,会当老板的人决不要求员工惟命是从;作为员工,不能等上司要求你做什么才去做,那样的人只是听话的人,不是能发挥抱负的人,“只有与众不同,才可以做第一名”。因此,他把“鼓励创新,不怕犯错”作为企业文化和公司最可贵的资产,把“应变力、智力、创新、勇气”作为年轻员工最宝贵的特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潘燊昌大声疾呼“听老板的就错了”,其用心可谓良苦。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