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清贫中坚守追求在追求中坚守清贫

2003-10-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祝碧波(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0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我有话说
在时尚前卫的流行音乐、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和俊男靓女云集的青春偶像剧主宰的课余生活里,象牙塔中的我们已经很少提及、也很难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们抛头颅、洒热血、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了。因此,《清贫精神——重读方志敏》一书拿在手里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一种无言的沉重:我们能读懂吗?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红底白字印刷于扉页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民族精神的这两段论述,指出了在新时期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揭示了本书的初衷和宗旨。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的文章《提高境界开阔眼界》(代序),深刻论述了“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境界,伟大的实践需要宽广的眼界”这一命题,间接阐释了本书的价值。

在书中,编者从方志敏同志的人生追求谈起,上溯数千载,纵论古和今。首先,全书把握那根远古飘来的“红线’,通过孔子的“安贫乐道”、诸葛亮的“澹泊明志”、周敦颐的“洁身自爱”、司马光“俭以树人”、季文子的“俭以率民”和朱元璋的“俭以治国”等等,论述清贫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然后,通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共和国开国元勋们在革命斗争中和革命成功后始终清贫如一的事迹,缅怀了救国兴邦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追求理想、甘于清贫的高尚品格,证明了方志敏同志“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的论断,给人以震撼;最后,通过承诺时代吁请的当代共产党人,如王进喜、雷锋、陈观玉、焦裕禄、郭秀明、孔繁森、汪洋湖、郑培民等表现出来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激励人们坚持和发扬清贫精神。全书最终落脚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提倡清贫精神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

读《清贫精神——重读方志敏》,让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掩卷沉思,书中一段段精彩的论述历历在目,一个个为追求理想而选择清贫的优秀人物也在眼前鲜活起来。作为清贫精神的代表,方志敏同志的光辉形象也更加高大起来。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里倡导清贫,是审时度势,使有限的物力、财力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利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倡导清贫,是与时俱进,使全体人民坚定信念,保持良好的状态。对于普通的民众,选择清贫,体现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格和境界,可敬可佩;对于百姓的父母官们,选择清贫,记挂的是天下的兴亡和百姓的疾苦,可敬可佩!

亲爱的同学,当你习惯了抱怨学校的住宿条件太差,习惯了饭菜稍不合口味就往垃圾桶倒,习惯了非名牌不穿、非名牌不用,习惯了用完水不关水龙头、最后离开教室也不愿关电灯和电风扇之后,读到了下面这一段话,你会作何感想呢?

“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

这是方志敏的铮铮宣言。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出他对安逸、享乐的蔑视,对党、人民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而甘愿忍受一切痛苦的决心。

面对这样一位用鲜血和生命浇铸清贫精神的革命先辈,难道我们——被毛泽东同志称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青年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华正茂的当代大学生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天之骄子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经受心灵洗礼的我,终于读懂了一点:

在清贫中坚守追求。人生历程中,我们也许会遇上逆境,那“淡泊之中怀大志,清贫之中讲奉献”,把“精力放在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上”,即是正确的选择。

在追求中坚守清贫。欲成就一番功业的我们,面对的这个“大千世界,五光十色,诱惑多多”,那“不追名逐利,不贪图享受,自觉锤炼坚忍不拔之志”,即是正确的选择。

《清贫精神——重读方志敏》一书,我还要读下去,更要去践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