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有趣的Ig诺贝尔奖

2003-10-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古调 我有话说
为什么年轻人要抠鼻孔?为什么面包片落地的时候总是涂了黄油的那面朝下?这些问题看似琐碎无聊,但它们对Ig诺贝尔奖的创始人马克·亚伯拉罕(Marc Abrahams)来说却是严肃的研究课题。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表彰世界上那些写出最优美的文字或是以科学成就为人类生活带来福祉的杰出人物,Ig诺贝尔奖也是一年一度,但除此之外它与诺贝尔奖之间就再没有共同点了。

亚伯拉罕自1991年开始颁发Ig诺贝尔奖,获奖者都是些做出了“不能或不应该被重复的”成就的人。第一批获奖者中有前美国副总统丹·奎尔(Dan Quayle),他获得了教育奖,理由是他“显得比任何人都更需要接受科学教育。”奎尔曾经说过“破坏环境的不是污染,而是空气和水中的杂质”以及“宇宙几乎是无限的。事实上,我们认为它是无限的”之类的话,这些话帮助他赢得了这个奖项。曾获Ig诺贝尔奖的还有三位苏格兰医生在1993年发表的经典论文《格拉斯哥的马桶崩塌问题》,其缘起是在半年里发生的3起马桶伤人事件。其中写道:“过于陈旧的马桶可视为一种致病因素。随着许多马桶的老化,崩塌事件将更加普遍,也会伤害到更多的人……我们因此建议,我们应当谨慎使用大家都很熟悉的老式陶瓷马桶。一种显而易见的、不受崩塌威胁的方法是……别坐在上面,而是采用一种在其上方盘旋的姿势。”

亚伯拉罕还是《不可能研究年报》杂志的创始人和编辑,他每年都会从科学家和公众提名的5000个候选成就中选出10个Ig诺贝尔奖得主。按他的说法,得奖的关键在于让人们发笑并在事后有所回味。亚伯拉罕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应用数学,起初的志愿是开一家软件公司。但公司不怎么成功,因此他最终投身到了这一奇特的事业当中。日前,他将十多年来的成绩汇编成了一本新书《Ig诺贝尔奖:不可能研究年报》,其中一本正经地罗列了许多不怎么正经的研究成果。

书中的一篇精彩论文涉及青少年的抠鼻孔行为。印度的科学家们在2001年经研究发现,抠鼻孔行为没有阶级差别,80%的青少年只用手指抠鼻孔,其余的则分成几乎等量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镊子,一部分用铅笔。进一步的研究指出,50%的人抠鼻孔是为清洁鼻腔,11%是为了美观,另有大约11%则仅仅是为了好玩。另一篇富于启发的论文题为《跌落的面包片、墨菲定律以及基本常数》。英国科学家罗伯特·马修斯在长篇论述之后得出结论:“从早餐桌上跌落的面包片在落地时总是涂黄油的一面向下,其原因在于:宇宙就是这样构成的。”

Ig诺贝尔奖以鼓励“不同寻常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为宗旨。在哈佛大学举行的年度颁奖礼是一次轻松愉快的聚会(观众可以往台上扔纸飞机,他们也通常会这么做),负责颁奖的人更往往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获奖者须自费到场领奖,奖品据亚伯拉罕形容是“手工制品,由极其廉价的材料制成,在4个星期之内就会土崩瓦解。”

2003年Ig诺贝尔奖得主名单于10月2日公布,以下是部分新鲜出炉的获奖者及其成就:工程奖——得主为乔治·尼古拉斯、约翰·保罗·斯泰普及爱德华·墨菲(后二人已故),原因是他们在1949年共同提出了墨菲定律(Murphy’s Law),其基本内容是:“如果一件事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物理学奖——由澳大利亚的杰克·哈维、约翰·卡尔文纳及沃伦·佩恩等人获得,获奖论文为《关于在不同表面拖曳绵羊所需力量的分析》。

医学奖———得主为伦敦大学学院的大卫·加迪安、英格里德·约翰斯鲁德及约翰·阿什伯纳等人。他们的成就在于证明了伦敦出租汽车司机有着比普通伦敦市民更为发达的大脑。

心理学奖———罗马大学的吉安·维托里奥·卡普拉拉和克劳迪奥·巴巴拉尼利以及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兹巴多凭借眼光独到的论文《政治家们特有的单纯个性》夺得了这一奖项。   化学奖——日本金泽大学的Yukio Hirose从化学角度探讨了金泽市的青铜雕像不能吸引鸽子的原因并由此获奖。

经济学奖——得主为卡尔·舒瓦茨勒及列支敦士登公国,因为他们打算将整个列支敦士登国拿来出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