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作家不坏评委不爱

2003-10-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康慨 我有话说
布克奖揭晓前三天,也即10月11日,《卫报》刊登了该报艺文记者菲珂拉·吉本斯(Fiachra Gibbons)的文章,披露布克奖6名候选人之一的DBC·皮埃尔的“黑暗经历”(murky past),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在文艺圈内,此事的爆炸性影响绝对盖过了当地近期的两大传媒“盛事”k k英超球员轮奸少女案,以及当天举行的英格兰对土耳其的欧洲杯预选赛的生死之战。

通过《卫报》的报道,读者了解到了皮埃尔过去嗜赌、吸毒以及欺骗朋友的惊人内幕。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这些“猛料”,都来自皮埃尔本人头天晚上对记者的“自白”。他将自己“肮脏的”过去和盘托出,然后说,我要与过去一刀两断,我已经改过自新,是文学让我重获新生。

文学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这些故事有极强的可读性,而在布克奖揭晓前三天,主动约见文艺界最有影响的新闻媒体,作如此推心置腹的倾谈,不能不让人怀疑皮埃尔的动机,是否也像他的笔名DBC那样“肮脏但纯净”。

两个月前,布克奖23人的初选名单公布,皮埃尔先生名列其中,但是评委会却将他的大名误拼作DCB·皮埃尔k k我在整理名单中译时,注意到了这一拼写与他作品封面上的名字不同,这一小插曲倒可以说明这位新秀当时是多么的籍籍无名。而在布克奖揭晓前夕,一切都不同了,DBC的名头盖过了所有的其他五位候选人,甚至包括加拿大最著名的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举成为人气最旺的候选人,现在人人都知道了他名字中的那个DBC是什么意思。

中国有句老话:“浪子回头金不换”,摆在评委会的老头儿老太太们面前的,正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况且,让浪子回头的原因居然还是“文学”,还能到哪里去为文学找这么好的活广告呢?

皮埃尔有过嗜赌的前科,这一回自曝丑闻,或许也是源于他的赌徒本色。大多数新秀,最怕的就是无人关注,何况年过40的皮埃尔。恕我以小人之心度皮埃尔之腹,他拿自已的“黑暗故事”去赌布克奖,即便得不了奖,也能在火爆的市场上赚得版税上的回报,真要是得了奖,就是“双赢”。

果然得了奖。所以,现在我也开始怀疑布克奖评委们的动机,是否又一个DBC k k肮脏但纯净?众所周知,布克奖现在由企业赞助冠名——布克奖的全称是“曼氏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它近年来最遭人非议的便是其越来越重的商业色彩。或许DBC利用了布克奖,布克奖也利用了DBC,双方的目的都有些DBC——肮脏但纯净。

文学需要明星作家,市场需要问题明星,今天,像库切那样被人指为“羞涩”,几乎从来不接受采访,得了布克奖也不去领奖的作家越来越少了。倒是这位DBC·皮埃尔,可以在电视直播里,挥舞着手中的5万英镑奖金,毫不遮掩地说,要先拿它去还债。当真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明星不坏,媒体不爱;作家不坏,评委不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