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条标语引起的联想

2003-10-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温儒敏 我有话说
在北大东侧门的建筑工地上,见到一条红色的标语条幅,写着“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类似的标语,好像许多工地都有,多少年就这么挂着,没有什么疑义。即使挂在被称为“思想库”的大学校园里,大家天天进进出出,也不会有问题。都司空见惯了,谁当真呢?

但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东侧门“戒严”了,进出校门都得向带着大口罩的门卫出示证件,多少有些紧张的气氛。这时我每次出入校门,抬头再看到那个大标语,就有些纳闷和不快了。

“生产必须安全”是对的,可是,为什么讲“安全”就是为了“生产”呢?看来标语的制定者眼中只有“生产”,把生产搞上去就是目的,一切都得围绕“生产”而进行,包括工人的生命安全。也许挂标语不过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或者是为了表示这个工地是重视安全生产的,所以“安全为了生产”在逻辑上也似乎说得过去。但是,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我对这样的逻辑感到堵心,有疑义了。正因为不过是标语,大家都不当回事,才让人感到这背后有一种可怕的冷漠,一种潜意识中对人对生命的忽视。我也曾怀疑自己是否过于“较真”,小题大做。但显目的标语又提醒我,生活中的确常有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在证实着这种面对生命的冷漠,而且常常是“集体无意识”的。

我又联想到“非典”最初传到华北时的一些事情。今年3月上旬,我和我的妻子还在法国一所大学讲学,那时就已经知道香港和内地出现了“非典”,法国和一些西方的电视很关注此事,每天的报导很多。巴黎的一份报纸甚至已经指出北京对“非典”太大意,简直就是“不设防的城市”。这让我们非常担心。但是打电话问北京,人们似乎对此还全然无知,网上也得不到更多确实的信息。4月初,我们要回国了。在法国的朋友提醒“问题严重”,要我们乘飞机最好带上口罩。飞机上许多旅客的话题也离不开“非典”。我们还以为北京可能是“内紧外松”呢。没想到北京一落地,在机场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见不到有什么人带口罩的,也完全没有一点防范疫情的举措。难道欧洲的传媒报导是夸大事实,或者“别有用心”?后来才知道,早在3月初北京就已经发现疫情,医疗部门也很紧张,提出过警告,只是有关管理部门没有足够重视。结果疫情很快在北京和华北蔓延,导致几十年来未有过的危机。好在后来中央出面,果断采取措施,才逐步扭转局面,控制了险情。

“非典”疫情过后,也许我们真是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总结。除了大家议论较多的诸如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新闻报导等方面的改革,我想还有更深层更根本的问题,就是“以人为本”这个观念的培养,真正对人对生命的尊重。毫无疑问,生产重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但最终为了什么?还是以人为本。在全民动员抗“非典”的过程中,才一个多月,就出台了上百个文件与条规,其中许多都是强调以人为本的。这是个很大的变化。看来“非典”这个灾难正在给我们上课,告诫我们要尊重人,尊重生命,对大自然要保留一些敬畏之心。如果通过“非典”这堂课,我们能够抛弃类似“安全为了生产”这样简单化的思维,尊重人尊重生命的意识逐步得以树立,从官员到老百姓,都能视“以人为本”为崇高的准则,那么我们在“非典”中付出的“学费”,才相对不会显得那么昂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