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滤光镜下的生活真相

2003-10-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孙建敏 我有话说

阅读《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对那些把他的电影当“艺术电影”来看的人们来说,会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对那些愿意真正去理解这位大师的人们来说却又是一把重要的钥匙,它能让我们接触到他电影的形式主义特征背后的东西,那些他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那些他用滤光镜给我们过滤出来的关于生活的真相。这个波兰人对滤光镜的使用有一种近乎于狂热的迷恋,各种各样的滤光镜再加上那些玄奥阴沉的叙事风格,使人们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他电影呈现的那些形式感和“深刻哲学”中,大家更多讨论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是在用什么方式拍电影,而很少有人去讨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在拍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拍?

而基耶斯洛夫斯基自己却对所谓的“艺术电影”表现出了极度的冷漠,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回忆录中,他甚至用一种近乎于刻薄的态度,嘲弄了那些和他同时期的所谓波兰实验电影。根据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回忆,在他就读电影学校的那个年代,死气沉沉、乏善可陈的波兰电影界却在兴起一股所谓实验电影的浪潮,那些实验电影的倡导者振振有词地指出:“拍摄人们及他们的生活条件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拍艺术电影,尤其是实验电影。”为此,他们“在电影中剪一些洞”、“或连续几小时在角落里开着摄影机”、“或在电影中乱涂乱画”,并以此来呈现他们在电影艺术方面的革命性成就。电影因此与生活无关,而只是让人们看“大大小小的白洞在屏幕的各处闪烁”。这样的电影显然不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想要的那种电影,这位被我们误认为是个专门拍“艺术电影”的大师自己认为,他的所有电影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想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人们是怎么生活的、人们为什么不能生活得比现在更好、为什么人们的生活不像纸上描写的那么容易。”

在这位“滤光镜大师”的作品中,对滤光镜的应用达到极致的无疑是那部《关于谋杀的短片》,在这部仅仅85分钟的影片中,摄影师为基耶斯洛夫斯基制作了整整600个绿色的滤光镜。

在这里,基耶斯洛夫斯基关心的不是那些被滤光镜过滤出来的颜色,而是那些被颜色遮蔽着的关于我们世界的真相。而这也是基耶斯洛夫斯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电影导演的全部理由。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英】达纽西亚·斯多克编,施丽华、王立非译,文汇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28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