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们该为诗歌做些什么

2003-11-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10月13日是诗人顾城去世的日子,中国人民大学的诗歌节定在10月份。从8号开始,人大校园里举行了一些诗歌朗诵会和关于诗歌的讲座,讲来讲去,讲者和听者的话题便集中在当下诗歌懂不懂的问题上。

在10月20日的讲座中蓝棣之教授说,诗歌现在好多人看不懂,有诗人的责任,不排除有的诗人故弄玄虚;也与读者阅读水平下降有关,他举例说了清华的学生有的不能正确解说郭沫若的《炉中煤》;另外,有的批评家廉价、空洞地赞扬诗人,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诗歌的晦涩。

诗人北塔说诗歌看不懂的原因与抗战中诗歌的大众化有关,他觉得由于当时政治宣传的需要,注重诗歌的普及而限制了读者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趣味,这种大众化诗歌一直影响到现在我们对诗歌的理解。这样的解释虽不乏道理但未免偏颇,因为在上个世纪20年代象征派李金发的诗就让人看不懂了。

瓦兰认为新诗五四以来一直受西方的影响,用现代汉语写作的新诗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建立起一种规则,比如说诗歌发展到了唐朝就到了鼎盛阶段,唐诗就有自己的规则。没有大家公认的规则所以人们看不懂新诗。他的话很有启发性,但不全面。《诗经》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源头,那里边的诗歌没有规则但看得懂,比如《硕鼠》妇幼皆懂。笔者问他为什么新月派的诗受西方的影响而人们仍能看得懂,比如徐志摩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他说徐志摩是受传统影响很深的诗人,而且他处的时代是诗歌的时代,不像现在人们都忙着赚钱了。他的解释并没有深入到诗歌本身。

去年《文艺报》发表了北大博士姜涛、陈均关于诗歌的对话,他们认为诗歌看不懂与中学教材里的诗歌导向有关,与人们的阅读经验、人生体验有关,并且陈均认为读懂诗歌有一种暗道,但这暗道究竟是什么,他没有作解释。其实,一位现代汉语功底扎实、对文学有较高鉴赏力,而且人生阅历也很丰富的人他不见得读得懂现在的诗。

诗歌看不懂与作者、读者、批评者有关;与注重经济效益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融入有关。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为诗歌做些什么?

蓝棣之教授说,有位诗人写诗很晦涩,但是这位诗人失恋后,写给女友的诗不仅对方看得懂,别的读者也能看懂。可见,诗歌如果有明确的读者对象,晦涩问题或许会解决。我们诗人在写作时,是不是多考虑考虑给谁看。诗人要想证明自己不是故作深沉,诗歌的阐释工作是很必要了。诗人揭开自己诗作晦涩的面纱,让读者领略其中的内涵。

在大学讲堂里,一些对诗歌颇有研究的教授在讲诗歌时也往往只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讲,其实对好的诗歌进行讲解、赏析,不仅会提高学生对诗歌的艺术感觉,而且对诗歌的发展大有裨益。对诗歌有精到见解的批评家不妨多对诗歌做些阐释工作。高明的读者,如果自己对诗歌有独特的感悟不妨写出来,与大家一块分享。

让我们不要再对诗歌读不懂抱怨什么,切实地为诗歌的阐释做些事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