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

2003-11-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钱理群 我有话说
这是我从北大退休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和当年在贵州的朋友合作编成了这本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贵州读本》。这是我的贵州情缘所致,是对曾经宽厚地接纳了我的贵州这块土地及其人民的一个回报——我曾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艰难也最难忘的长达十八年的岁月。编这本书,也是我的精神归根之举。我在给编委会的朋友的信中这样谈到我编书过程中的生命体验:“我好像第一次进入贵州,而以前只是一个陌生人,行走在这块土地上而已。同时,我也在重新发现和认识了我自己:原来我和这块土地及生息其中的普通百姓,竟有着如此多的相通,这是我的真正的回乡之旅。坦白地说,这一个多月,我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国际、国内,中国知识分子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让我忧心如焚。但只要打开电脑,进入贵州,我的心就平静下来,仿佛回到真实的大地,感受到某种永恒的东西。于是,所有外界的纷扰,就变得无足轻重,有如过眼烟云了。真没想到,这次编《贵州读本》,对于我,竟会起到精神提升的作用:贵州再一次恩惠于我了”。

当然,《贵州读本》的编选,也还有另一种意义:贵州和其他西部地区一样,正处在一个新的开发时期;但人们通常把这样的开发,理解为经济的开发,有时仿佛也在谈文化开发,但着眼点在旅游经济的发展,即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就是说,文化开发与建设的问题并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在我看来,这是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开发的方向的:如果对贵州(西部地区)本土文化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认识,简单地以“封闭”与“落后”两个字全盘否定,这样,就会把贵州(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变成“重起炉灶”,将固有的传统全盘抛弃,特别是将其中体现了人类文明理想的宝贵的文化内核,像“脏水”一样泼掉,就会在取得某些方面的进展的同时,又造成了历史的局部倒退,走一条“先破坏,再恢复,重建”的老路,那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因此,《贵州读本》的编选,对于我和我的贵州朋友来说,是一个重新认识贵州文化的过程,是对贵州本土文化的一个新的发现与开掘;在我们看来,这也是科学地开发贵州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而其内含的问题:“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困惑,诸如如何处理“保护”和“开发”、“继承”和“创新”、“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等等,都是具有更普遍的意义的。

在更深层次上,《贵州读本》的编写,还包含着我们的一个隐忧:我们现在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由此产生的开放意识、全球意识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与精神走向,这在总体上自然是有一种积极意义的;但也不能不看到,在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中间,却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对生养、培育自己的这块土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坚守其上的人民,在认识、情感,以至心理上产生了疏离感、陌生感。在我们看来,这不仅可能导致民族文化的危机,更是人自身存在的危机:一旦从泥土中拔出,就成了无根的人。正是出于这样的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忧虑,我和我的朋友想发出一个呼吁:“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这是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也是精神建设的大问题。《贵州读本》的编选,正是一个自觉的尝试:我们期待着以这本书作为契机(我们正在同时编选《中学生区域文化读本》),与贵州(西部地区,以至全国)的年轻一代,大、中学生们一起关注、讨论与研究贵州(西部地区,以至中国)这块土地,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与历史文化,和祖祖辈辈耕耘于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对话,共同感受生命的快乐与痛苦,从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并将这一切融入自己的灵魂与血肉中,成为自我生命的底蕴与存在之根:这就能够为以后一生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而丰厚的精神底子。

这件事需要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下去,需要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做。现在只是开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