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美国采访姚明非常难!

2003-11-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2002年底和2003年初,我在美国休假的那段时间里,正值姚明刚到NBA打球不久,天天网上、电视中、报纸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媒体都充满了他的消息。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受到如此的欢迎,让我感到实在太特别了,也让我为姚明感到高兴。

2003年元月的纽约,天气相当寒冷,几天的大雪过后,没有人愿意在风中穿行,更不愿意出远门。但此时此刻的我,却受中央电视台的委托,登上南行的飞机,拉开了姚明到NBA后我对他系列采访的序幕。

采访姚明对我意味着什么?我知道他已经是火箭队的天空了。同时,在火箭队还有人们熟知的全明星运动员弗朗西斯和带有传奇色彩的明星教练汤姆贾诺维奇。

这一切,都使我对将要开始的采访感到兴奋。

然而令我惊异的是,在美国采访姚明非常难,不像在国内打两个电话就可以确定下来,在美国需要层层申报,他们的申报程序非常完备。首先要把采访计划交给他们审查,符合申报标准才行。我是通过美国NBA的娱乐公司(NBAE)得到批准的。中央电视台年年向NBAE购买NBA比赛在中国的转播权,再加上他们知道中央电视台是在中国非常有影响的电视台,所以他们对我们的采访要求十分重视。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终于得到了对姚明独家专访的机会。

在从纽约飞往休斯敦的飞机上,我在想,如何才能把姚明最真实的生活反映给中国的观众呢?电视无疑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内容更重要。什么是观众想知道的呢?姚明是否会配合得很好呢?以前我对姚明的了解并不是很多,第一次和姚明相识是几年前在深圳飞往北京的途中,姚明坐在我旁边,因为他的腿很长,坐姿非常别扭,我试探地问他:“你是篮球运动员吧?”他说:“对,是国家青年队的。”接着他反问我:“你是体育节目主持人吧?”我说:“是。”我又问他:“你累吗?”他说:“累,但没办法。”当时我对姚明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位非常老实的小伙子,三个多小时的飞机,他几乎没怎么动。当年那个小伙子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球星了,他现在一切都好吗?

到达休斯敦,我们直接去了康柏体育中心,就是火箭队的主场,在那里美国的一队摄制组正在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为了减少麻烦,我们让NBAE为我们挑选了一个当地的摄制组,这个摄制组的工作人员来自休斯敦的一家电视台,摄影师是我第一位接触的休斯敦人。还没来得及打招呼,摄制组的摄像就对我说:“你来拍姚明真是太好了,这样我们也可以亲眼看到他,我们还可以在主场看他的比赛。”对姚明在美国的最初印象就是从这三位摄像、音响、编辑的身上感受到的。

我问他们:“姚明在这儿怎么样?非常火吗?你们看他的比赛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姚明可火了,你要想知道他火的程度,高速公路边的大广告牌就可以证明。这条高速公路是进出休斯敦市最主要的道路。在姚明还没有到休斯敦的时候,这个巨幅广告就已经竖立在那里了。我们希望姚明能重振火箭队的雄风。”

我们在康柏体育中心的门口等了不到40分钟,火箭队外联负责人纳尔森先生就出来接我们进去了。他向我们提了几点要求,首先告诉我们时间的安排,他说:“今天上午是休斯敦火箭队在主场训练,在训练前可以有10分钟的采访和拍摄时间。在今晚比赛之前,姚明首先要接受其他媒体的采访,然后再给你们20分钟的时间对姚明进行专访,在比赛结束之后你们可以到运动员的更衣室里再去采访他几分钟。”——我知道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了。接着他一再强调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和时间,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不能擅自和姚明接触,不能利用采访的机会请姚明签名……

“姚明是个有家教、很斯文的年轻人”

不一会儿,休斯敦火箭队的队员入场了,个个懒懒散散的,虽然姚明是在几名队员之后进场的,但他高出其他队员许多,我们一眼就认出了他。我想姚明可能知道我们专程来采访他,他远远地看到我时,礼貌地冲我点了点头,就直接到场地中央去练球了。没投几下,纳尔森先生过去和他说了几句话,然后他放下手中的篮球,慢慢地向我走来。

他走近我,像多日不见的老朋友一样,笑着说:“哎!你怎么来了?!”我说:“我怎么不能来!”他接着问:“你是从北京专程来采访我的吗?”我说:“是呀!以前我们在飞机上见过面,你还记得吗?”他说:“记得,那时候我还在青年队打球。”我问他:“你觉得这儿怎么样?生活还好吗?”他说:“还好,慢慢地已经适应了。”我又问:“你还记得你的第一场比赛吗?”他笑着说:“谁都有第一场,我只希望观众朋友在我打得特别臭的时候不要骂我,在我打得最好的时候不要把我捧上天。”我说:“对呀,你看你现在已经是火箭队的天空了,大家都这么高地看待你。”他说:“对呀,我很高,所以别人才高看我,开个玩笑。其实我没有变,和以前一模一样。”

采访中,我感到姚明十分聪明。他在篮球上是个天才,有很高的悟性;在回答问题时机警而幽默。我问他:“以前你没有到NBA打球,也没有参加他们的训练营,一直是在中国参加CBA联赛,你到美国打球,语言应该是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吧?”他说:“在这儿呆了一段时间,语言上已经基本适应了。不过,没关系,我可以教他们说中文。”说完,他自己哈哈大笑起来。我接着问他:“怎么样,你的身体能顶得住吗?听说你父亲在春节之前给你带了许多补品。”他说:“是的,这些补品应该是比较好的。怎么样,你们是不是很关心我,你们每次过来的时候给我带些补品来,这样我可以在NBA打得长久一些。”

跟他的谈话总是这样有意思,是记者们很喜欢的受访类型。

他的回答往往能回给你新的问题。总之,他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在同你谈话的时候,他的眼睛会怯生生地看你一会儿,然后低下头,眼光中透出腼腆、本分与实在,让你感到就像生活中你常常可以在楼道中碰见的那种家教比较好、很斯文的年轻人,话不多,但恰到好处。

这是我第一次在镜头前采访他。只要摄像机一摆在他面前,他就会调动全身的“防御系统”,那时的他就不再是他了。但当我们的摄像机不拍摄时,面对我,他的“防御系统”就会松弛下来,与我随便聊家常。

姚明在美国成了“要命”

第一次采访姚明的时间很短,没说上几句话,姚明就起身进场练球去了。按照规定,他们练球时,所有的记者必须离开。我们不能离开康柏中心,因为下午和晚上都有采访安排,我们只好到二楼休斯敦火箭队的纪念品专卖店,听说这里已经有卖姚明11号球员的球衣了。这家专卖店是在每次比赛开始前的两个小时才对外开放,那时候这里会门庭若市,十分热闹。我们采访时观众还不能进来。当专卖店的主人看到我,又看到了我们的摄像,他马上脱口喊出,“姚明!”我想他一定猜出我们此行的目的,因为我长着一副东方人的面孔,又带着摄像机。美国人喊“姚明”听起来就像“要命”,其实姚明真是够“要命”的。

我进店的第一眼就看到姚明的11号球衣挂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标价是75美金。在姚明11号球衣的下方摆着一件尺寸稍小的球衣,如果把它穿在T恤衫的外面,是休斯敦许多中小学生最具魅力的装扮,非常时髦。我问老板:“11号球衣卖得好吗?”老板说:“这件球衣是刚上来的,卖得很好。”

11号球衣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插曲。按照NBA的规定,球衣上要印上运动员的姓,所以“YAO”字应该印在姚明的球衣上。按照西方人的习惯,名在前,姓在后,美国厂家误认为姚明的姓是“明”,就把“MING”印在了球衣上。发现这个错误后,他们把最初印的带有“MING”字的球衣全部收回,重新印制一批,最后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印有“YAO”字的球衣。

晚上比赛开始时,我们又来到这个小专卖店,那里真的很热闹,挤满了人,不仅是姚明的球衣卖得好,就连仿照姚明做的摇头娃娃都卖得十分火。每个球队都会把他们队的球星做成这种娃娃来出售。我看了一眼姚明的摇头娃娃,和姚明本人非常相像。在休斯敦不仅有姚明的,还有大牌球星弗朗西斯的。除此之外,另有一些火箭队的纪念旗等。卖得最贵的是一张姚明的照片,这张照片镶嵌在镜框中,标价300美金。老板说:“亚洲球迷越来越多,许多中国人也来买,几乎每次都能把这些纪念品售空。”

 

 对姚明的赞美随处可见

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姚明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小伙子,他的人缘不错。他们的教练兼篮球事务的副总裁琼斯说:“姚明的到来,给火箭队及整个的休斯敦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所有的人都特别喜欢他,你没有同他说话就会感到他的真诚,他十分聪明。感谢上帝给我们这份厚礼。”

琼斯的话一点儿不夸张,姚明到休斯敦的几个月的确赢得了许多人的心。他们俱乐部的经理道森曾经对我说:“我们在姚明17岁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他,这6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他。我看了他1997年在上海的比赛,那时他已经2米21;1998年他又来美国的夏令营,他当时上肢的力量太弱;1999年他打CBA,在CBA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更加成熟了。我们希望姚明能给我们火箭队带来特别大的改观。我坚信姚明就是我们所想要的。”

普通的工作人员对他的印象也非常好,康柏体育中心后门的看门员是两位黑人,一位是年轻的姑娘,另一位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士。他们天天给队员们开门,让车停在后面的大车库里,他们是和队员接触最多的。黑人姑娘对姚明的评价很高,她说:“姚明是大明星,却没有一点儿大球星的架子。每次来或离开的时候,他都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微笑着对我们说话,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小伙子。”

比赛之前,在美国媒体对姚明的采访之后,我们又对他进行了第二次采访。我们特意赶到美国媒体对他采访的大厅,听他与美国媒体之间的问答,他回答问题十分贴切,也使我看到了姚明成熟的一面。

在美国的一段时间里,我感到休斯敦火箭队、休斯敦人乃至全美国的人都知道姚明,他的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虽然他从来没有在美国生活过,也从来没有在美国大学联赛中打过球,但他作为一位选秀的状元,人们还是给予他许多的关注,而且有时候你会感到无形的压力把姚明压得透不过气,超负荷的比赛使姚明的体力的确在下降,他自己也承认这点,在我们采访的后期,他的命中率和得分也在下降。他的体力还不能让他打满48分钟,汤姆贾诺维奇总是会在适当的时候把他换下来,节省他的体力,为此姚明说:“你别光看我的得分呀,你没看到我的篮板和防守也都有一些进步吗?”

其实,在每次和姚明接触或采访他的时候,我都不会感到他洋洋得意,他总是把自己看成一个普普通通的运动员。他也会面对挫折,也会关注别人,关注别人对他的评价。他经常上网,看中国观众和美国媒体对他的评价,每当他看到一些对他不好听的话时,他都会说:“无所谓!”他肯定不是对这句话无所谓,他一定会十分在意,当然,他也不会因此而垂头丧气,在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永远都透着冷静。姚明说:“我会关注别人对我的看法,我希望自己不断地往前走,我喜欢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那样压力才不会过大。”

压力就像一个阴影,无时无刻地罩在姚明的身上。在每场比赛以后都会有数字统计,姚明说:“我每天回家都会上网看一看这些统计,看一看他们对我的评价如何。”姚明说:“我是属于那样一种球员,要么就成功,要么就失败,我不会走中间的路。”

在休斯敦,姚明成为炙手可热的最高的星。他的生活被无数人包围着,被放到放大镜、甚至显微镜下品评。他的身上似乎环绕着七彩的环,他是神,是英雄,惟独不是那个走在大街上和我们普通人无二的22岁青年。

(摘自《姚明传奇永不终结》,宁辛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