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成熟于沉静中

2003-12-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陆杰 我有话说
如果要从全局视角说2003年计算机图书市场的情况,没有市场数据作为依据难免让我觉得有些底气不足,可是说到数据,那些枯燥的数字又哪里能比得上久经沙场老将们的市场经验和基于这些经验的直觉呢?矛盾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要用数据事实来做依据,也许这些统计数字不能完全反应出市场的局部的确切情况,但是相信它能够从总体上让我们把市场走向看得更清楚。我不想、也没有条件陷入数字的矩阵中自我陶醉:完全的市场统计数据还没有途径获得,所以只能就自己手头的资料进行相应的撷取——也许这些数字不可能像官方统计数字那样精准和包罗万象,但我可以保证的是这些统计数据和市场实际情况之间不会有足以影响我们分析和结论的偏差。为了避免“先验印象”把“我证春秋”变成“春秋证我”,统计、特别是分析的工作完全是独立完成的,绝对避免和业内人士进行讨论;同时为了避免方法偏差导致的数据和市场实际情况之间的悖谬,在统计和分析结果出来之后,我又和数位业内资深人士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完全排除了这些统计和分析结果的干扰)。

在对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等国内主要的十个计算机图书出版社2001年到2003年计算机图书出版品种数量进行了一个大致的统计后发现,2003年整个计算机图书的出版已经由前几年的快速增长阶段转入了平稳发展阶段,今年计算机图书市场的出版数量比去年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这里不排除今年春季疫情的影响),零售市场整体表现平淡,整个计算机图书市场在表面上呈沉静状态。

低端门槛日高

回顾今年的市场发展情况,除了以上所谈到的图书出版数量下降之外,我们可以还看到这个市场的几个新特征:首先是继高端图书之后,低端计算机图书竞争门槛提高。在过去的计算机图书市场上,高端图书的门槛高、竞争程度激烈,留给实力不强的出版社的市场空间非常小;而低端图书由于门类复杂、稿源丰富等方面的因素,进入门槛低、竞争混乱,市场分布也没有最终形成定局。

但是在2003年,低端计算机图书“精品化”的路线日益明显起来。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探索信息科技奥秘丛书”,这套丛书是从Q u e引进的普及类计算机图书,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种类型的图书一般都是低调处理、任其自生自灭。但是负责引进这套图书的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在这套丛书上的投入令人侧目——采用了全彩铜版纸印刷,原汁原味地把这套丛书带给了国内的读者,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的主编夏非彼女士介绍说:“国内目前计算机知识普及的图书种类非常多,但是缺乏真正权威的作品”。同时很多普及类的图书也都采用的是粗放经营的模式,这造成了这类计算机图书品种多、但单品种的销售量一般都不大的局面。

而根据国外同行的经验,低端计算机图书的市场容量应该更大,比如说这套丛书中的《计算机奥秘》一书在美国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200万册。其实国内也不乏这类的成功先例,比如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零点起飞”系列据说目前销量已经达到了150万册。另外,今年中国铁道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等单位计算机图书码洋的快速增长也和它们在低端普及类计算机图书方面的成功有非常大的关系。

但是,国内低端市场“精细型”竞争的经验尚有欠缺,在内容、定价、渠道等方面还需要一定的探索和积累——正像婴孩学步一般,摔摔打打不要紧,关键是要迈出这第一步。

教材市场“贴身战”

2003年计算机图书市场的另一个新特征是计算机教材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手段层出不穷。以往的计算机图书市场从整体上来说是少数出版社的市场,从局部上来说又多少带有些“地方保护主义”的色彩,所以其市场竞争不很明显。但是近几年来,多家出版社相继把计算机教材图书当作自己的出版重点,纷纷出版了系列性的教材图书,比如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高等学校计算机辅助设计系列教材”、“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材”、“高等学校21世纪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系列教材”,又如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高等学校教材”、“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以及中国电力出版社的“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教材”等等。这些教材图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推广之后,对原有计算机教材图书格局的形成到2003年充分展露了出来,原来计算机教材市场上强家们已经明显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在采访中,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教育事业部主任张龙先生介绍说,清华社正在从提高教材质量、扩大教材内涵两个方面入手,巩固清华社在教材领域的优势地位。在教材的市场上,竞争手段也日益丰富,比如清华社提出了“立体化教材出版”的思路,在传统主体教材之外配合学生用多媒体光盘和教师用多媒体光盘,还为其教材的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服务支持——计算机教材图书的“出版商”一定程度上已经转变成为“服务商”。

广为人们所诟病的计算机教材内容陈旧问题在今年有了明显的改进。比如说清华社的“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列教材”,这套丛书在内容上不仅反映当今的最新技术的应用的情况(比如紧跟市场变化推出了Delphi 7和AutoCAD 2004的图书),而且将及时更新。据该套丛书的策划编辑胡伟卷女士说,这套丛书每两三年会更新一次,以及时地反映新技术的发展,比如《Oracle 9i中文版基础教程》将随着Oracle 10g的推出相应升级。另外,“学用脱节”的问题也在这套丛书中有了明显的改观,它在简单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介绍具体应用,比如由北大社会学系专门搞统计分析科研、教学与培训的专家所编著的《统计分析应用教程——SPSS,LISREL&SAS实例精选》一书,不仅引入了实际统计分析工作中使用较多但国内相关资料极其匮乏的LISREL软件的相关内容,而且把作者十几年的实战应用经验也融会其中。本套丛书推出后,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在教材渠道和零售渠道上都有良好的表现——据胡伟卷女士介绍,目前这套丛书重印率已经达80%以上、累计最高印数达7万册、平均印量达1万册/年。

另外,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计算机教材的出版进入了“大投入、慢回收”的新阶段。在以往的教材市场上,其他教材基本上都需要前期的大投入,但其产出要一定时间后显现;而计算机教材领域由于更新节奏较快,收效也非常快。但是这种局面已经在2003年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各家出版社在教材方面的投入都很大,但是基本上已经没有人再去奢望可以立刻就得到大的回报。

引进始“退烧”

近几年来,计算机图书引进风潮持续升温。特别是在2002年,引进计算机图书达700多种。计算机图书引进的繁荣当然与市场强烈的需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恐怕也很难说其中没有泡沫的成分。进入到2003年以来,这股引进的热潮也伴随整个市场的平淡化趋势开始“退烧”,引进品种数量比2002年下降了将近20%。

2003年,在引进计算机图书市场上,读者的目光仍然聚焦在经典型图书上。根据专业读者聚集的中国互动出版网的销售排行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读者更加青睐于软件工程类图书——而去年热透半边天的编程语言类图书今年销售热度有相当的下降。读者的反应一方面让我们看到经典书的强大市场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热点图书的多元化分散趋势也正在形成,押宝在几本经典书上的出版思路在未来也将会面临市场需求的挑战。

计算机图书“署个老外的名字就能卖”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计算机图书引进品种的数量还可能进一步收缩,而同时其涉及的内容领域还将进一步分散。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各出版单位的选书能力要求必然要更高,“拍脑门”或单看国外书店销售排行的方法恐怕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期引进决策的需求,切实有效的图书市场调研工作将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决策依据。

“四巨头”网上开店

2003年,计算机图书出版的“四巨头”——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网上书店。机工社的互动出版网毫无争议是其中做得最专业也是最出色的一个,人邮社和读者俱乐部的网上结合也颇有特色。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些出版社自己的网上书店仍然没有脱离鼻祖亚马逊书店当初的窠臼。所以说,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模式上,“出版社自己的网上书店”存在的意义也就有限了:相当于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的网络版。虽然说这些网上书店主营本社书,在进货成本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图书品种上必然有其劣势;如果和第三方网上书店一样走多品种经营的道路,那最多也就是“又一家网上书店”——能盈利,但前景未见得如何广阔。

但是,如果我们脱离纸版图书销售的局限来看这些社办网上书店,也就是说从未来电子图书的销售来看这些网上书店,意义可能就有些不同了。纸版图书存在一个配送的物流问题,综合型的网上书店可以帮助读者节省配送成本;电子图书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Internet上读者去多家书店和去一家书店的成本差额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在电子图书领域,灵活的销售方式将成为市场成功的一个关键,这才是社办网上书店最大的优势所在,综合型网上书店在这方面天然面临版权等法律问题的桎梏,很难自由发挥建立其与社办网上书店抗衡的竞争优势。在国外,Microsoft的MELL(Microsoft Enterprise Learning Library,微软企业学习资料库)和O'Reilly的Safari Bookshelf正是这种电子图书营销模式的成功雏形,它们已经开始被市场和用户所接受。国内当今的电子图书销售情况虽然总体上来说不理想,市场的特殊状况造就了某些代理商的畸形繁荣,但未来这种不平衡的模式一定会被消除,到那时候才是这些社办网上书店幸福生活的真正开始。

结语:成熟于沉静中

走向成熟是一个市场的必然趋势,计算机图书市场当然也不例外。因为原本不成熟,所以近几年来每一年都能够明显地看到市场的改进、看到市场向成熟的迈进。而2003年的计算机图书市场却有些出奇地沉静——虽然各家出版社的市场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图书仍然铺天盖地,但给人的感觉却再也没有了以往的喧闹:图书品种新增数量的缩减、零售市场的整体平淡、低端计算机图书的精细化运作、教材图书市场的内力对战、引进图书种类的品种下降……这一切还都是那样地平淡无奇,让我们再也找不到高速增长期的那份激动与兴奋。

可这正如果实,没有了眩目芬芳的花朵后,却在沉静中孕育着成熟。表面上似乎风平浪静,实际上在暗潮涌动。从2003年各主要计算机图书出版社的发展状况来看,所有的这些新特征都是市场深度竞争的前兆表现,也是出版社、市场与读者三方共同走向成熟的开始——市场必然要成熟,而在成熟的市场上唯有实力才是说话的依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