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饥饿表演与魔术师

2003-12-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文/曾艳兵 我有话说
1922年,卡夫卡创作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这篇小说如果不能说是他最好的短篇,也是他最精湛的作品之一,并且无疑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之列。”小说塑造了这样一位艺术家的形象,“这位身穿黑色紧身衣、脸色异常苍白、全身瘦骨嶙峋的饥饿艺术家”,“甚至连椅子都不屑去坐,只是席地坐在铺在笼子里的干草上,时而有礼貌地向大家点头致意,时而强作笑容回答大家的问题……,而后只是呆呆地望着前方出神,双眼几乎紧闭,有时端起一只很小的杯子,稍稍啜一点儿水,润一润嘴唇。”“饥饿艺术家在饥饿表演期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点食不进的,你就是强迫他吃他也是不吃的。”通常,经理规定的饥饿表演的最高期限是40天,可是艺术家则认为,“现在刚到40天,为什么要停止表演呢?他本来还可以坚持得更长久,无限长久地坚持下去,为什么在他的饥饿表演要在正要达到最出色的程度的时候停止呢?”于是,饥饿艺术家一找到机会便继续饿下去……。小说的结局是:“人们把饥饿艺术家连同烂草一起给埋了。”

以往每次读卡夫卡的这篇小说,都为饥饿艺术家的精神所感动,都为艺术家孤寂的死而感叹,但就故事本身而言,则总以为这是卡夫卡的虚构,是艺术家幻想世界的产物,像饥饿表演这类荒诞不经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在现今这个世界里则尤其不可思议。然而,2003年10月下旬全国各地的报纸几乎同时登载了一则有关美国魔术师结束绝食表演的新闻,这里请看《今晚报》(10月20日)上发表的题为《在透明的箱子中绝食44天:美国魔术师成功挑战极限》的文章:

新华社今日上午供本报专电:英国伦敦时间19日晚9点多,美国魔术师大卫·布莱恩成功结束了他为期44天的绝食表演,在数千名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含泪走出降落至地面的透明箱。满脸胡须、瘦削的布莱恩重新走出箱子后对在场的人群说:我太感谢你们了。我将永远爱你们……。这是我生命中最富有创意的经历……,我懂得了人类的能量。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珍惜生活中一切平常的东西,比如陌生人的微笑、日出和日落(的美丽)。

……

布莱恩从9月5日起开始将自己关进一个透明箱子内,悬挂在伦敦泰晤士河畔塔桥附近离地面12米的高处,只靠喝水来维持生命。据说通过这次演出,布莱恩将有数百万美元入帐。

布莱恩的表演也招来部分英国民众的非议和好奇。很多英国人批评布莱恩的表演矫揉造作、哗众取宠。还有人在表演期间奚落、干扰布莱恩。有人用遥控玩具直升机挂着三明治诱惑布莱恩,有人从塔桥用鸡蛋砸箱子,有人用弹弓朝箱子射彩弹,有人晚上敲鼓不让布莱恩睡觉,还有人朝布莱恩大骂脏话……。

卡夫卡果然是一个预言家。布莱恩绝食的方式、极限,以及观众的反应都与卡夫卡的描写非常相似。不过,卡夫卡笔下饥饿艺术家的笼子变成了布莱恩的透明的箱子,40天的饥饿表演增加到了44天。当然,观众对饥饿表演的不理解、甚至误解也是布莱恩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布莱恩毕竟赢得了掌声和效益,还有他的德国女友的爱。而在卡夫卡的小说中,看守饥饿艺术家的人总以为“他会从某个秘密的地方拿出食物来”,即便艺术家坚持不断地以唱歌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人们反而一味赞叹他的技艺高超,竟能一边唱歌,一边吃东西。有人认为饥饿艺术家是在自我吹嘘,有人则干脆把他当作一个江湖骗子。总之,人们抛弃了饥饿表演,他们热衷于观看动物的野性表演,而不再关注艺术家的饥饿表演。从此,饥饿艺术家的孤独和寂寞日甚一日,最后他只得用生命来证明自己的艺术。

卡夫卡就是这样一位饥饿艺术家。卡夫卡的生存就是为了写作,“我写作,所以我存在。”写作是卡夫卡生命中的一切,没有了写作,卡夫卡的生活将变得毫无色彩和意义。卡夫卡说:“在我身上最容易看得出一种朝着写作的集中。当我的肌体中清楚地显示出写作是本质中最有效的方向时,一切都朝它涌去,撇下了获得性生活、吃、喝、哲学思考、尤其是音乐的快乐的一切能力。我在所有这些方面都萎缩了。”“外界没有任何事情能干扰我的写作(这当然不是自夸,而是自慰)。”“我身上的一切都是用于写作的,丝毫没有多余的东西,即使就其褒意而言也没有丝毫多余的东西。”卡夫卡为了写作而拒绝了友谊、爱情、婚姻和家庭,他选择了他自己所惧怕的那份孤独。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的写作,他在孤独中走完了他人生短暂的41年旅程。就像那位饥饿艺术家,饥饿就是艺术,饥饿就是目的,艺术家“对于饥饿表演这一行爱得发狂”,“我只能挨饿,我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他找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其他的生活方式。艺术家出于对艺术的酷爱要求继续表演下去,他不愿在艺术正处于最佳状态时中断表演,最后,他在饥饿中完成了他的事业。艺术家活着就是为了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而追求艺术的最佳境界的代价却是生命本身,这正如浮士德的满足就意味着肉体的死亡一样,追求无限的代价就是消灭有限的肉体。卡夫卡最终没有从写作中走出来,正如饥饿艺术家永远也离不开饥饿一样。

卡夫卡自己的命运不幸被他的《饥饿艺术家》所言中。1917年卡夫卡因患肺结核而咯血,此后时好时坏,久治不愈,1924年病变已发展到喉咙。卡夫卡既不能吃,也不能喝,“最糟的是我连一杯水也没法喝,但渴望本身却给了一点满足。”卡夫卡就是在这种状态下阅读并校订他的短篇小说集《饥饿艺术家》。卡夫卡的朋友克罗普施托克医生后来回忆道,“那时卡夫卡的身体状态,以及他那几乎是饿死的情形都十分可怕。阅读校样一定不仅仅是感情的极度紧张,而且,当他完成这一工作时,他长时间地泪流不止。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的感情。卡夫卡通常总是具有超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卡夫卡在饥饿中校完了他的书稿,而饥饿则加速了他的死亡。卡夫卡说,“在我身上储存的食物已经不足以恢复身体的健康,除非发生奇迹。”然而,奇迹并没有发生,卡夫卡就是卡夫卡,他不是魔术师。

布莱恩则是一位魔术师,他不是饥饿艺术家。他在世人的关注下走进箱子,又在观众的掌声中坚定地走出了箱子,他含泪告别表演,并声称永远不再进行此类表演。他绝食是为了证明自己和人类的能力,绝食本身不是目的;他的饥饿只是为了表演,这不是艺术,而是魔术。然而,他的魔术成功了,他为此付出的代价得到了应有的补偿。布莱恩无疑是伟大的,但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我不知道布莱恩是否读过卡夫卡,如果他读过《饥饿艺术家》,那么可以说是卡夫卡成就了布莱恩;如果他没有读过卡夫卡,那么就更加证明了卡夫卡的远见卓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