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出版文化事件

2003-12-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祝晓风 我有话说
历史与小说

记者(以下用■代表):您已经做了多年的出版人,《尘世奇谈》这部书是不是您出版的篇幅最大的一部书?

路英勇(以下用□代表):以前我本人参与出版的,也有丛书、套书,但从单部书的角度讲,《尘世奇谈》当然是我参与出版的篇幅最大的书了。

■:这部三百六十万字的书您都从头到尾看完了吗?

□:都看完了。

■:一部三百万字的大书,又是以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为蓝本,反映的是那样一个长时段的历史,那么,我作为一名读者,是应该把它当做历史看呢?还是当做小说看?它的主要价值是在历史?还是在小说/文学?

□:《尘世奇谈》构思成书于那个特定的年代,作品中会必然地反映那个历史年代中的人物事件——其实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的反映,只不过好的作品表达得更好一些而已。至于《尘世奇谈》,因为它反映的不是我们当代生活,而是历史生活,所以它的历史内容就显得多一些,读者阅读时,会有与阅读当代作品不同的阅读感受。但是,《尘世奇谈》又毕竟是一部小说,它的主要价值,还是在文学方面。可以这样讲,它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把历史升华为文学形式的小说。应该说,《尘世奇谈》的文学价值与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统一的,它是这两方面的一个集合体。

■:您本人也是研究中国文学的,作为一名学者,您个人认为这部书的文学价值是什么?

□:《尘世奇谈》最大的特点,是表现在作品是作者本人生命内涵的呈现。《尘世奇谈》的政治色彩虽然较浓,而且历史观念与当时主流观念不一样,当然与我们当代的观念更不一样,但是因为作者就生活在当时的历史当中,反映的是历史深处的他个人的生命感受。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但可以直接读到岳乐山本人的这种独特的个人生命的表达,还可以通过这种文学形式的表达,比较直观、形象地观察那个相当长的时段的中国历史。在生命内涵的表达上,我认为,《尘世奇谈》的成就不在《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著名作品之下。《尘世奇谈》的确已经不单纯是个人经历的写实,而是提高,因而具有了相当的艺术价值。

■:晚清至现代的长篇小说中,章回体小说很多,但真正有文学价值的很少。《尘世奇谈》除了您刚才说的“将个人的经历感受以文学形式有所升华”之外,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因为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将个人的经历感受有所升华的。

□:从晚清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思潮纷繁,各种文学潮流交织,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看《尘世奇谈》,它的价值就很突出。一部作品的价值的大小,与它的独特性往往是成正比的。《尘世奇谈》当然离不开它那个时代的限制,会受到历史的影响,但是,它又是独树一帜的。《尘世奇谈》不同于当时的主流文学思潮,比如晚清以降的旧小说,包括黑幕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也不同于具有现代性特质的新文学,《尘世奇谈》与它们都不一样。与这两大类作品比较,《尘世奇谈》显得比较边缘,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创作功利性,不论是金钱方面的功利性,还是社会政治方面的功利性。它的创作,有那么一点藏之名山的感觉。从这一点来说,它的独特性是鲜明的。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文学史中,《尘世奇谈》都是边缘性的。

再具体一点说,《尘世奇谈》从个人生命出发,对女性、对社会,都表达了作者本人自己的价值观。作者虽然为清廷效力,但对清廷腐败极为不满,他在《尘世奇谈》中创造了一个山国,同样是晚清中国这块土地,但是外乱内治,这样,作品中就有两个世界。

■:余英时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对《红楼梦》的“两个世界”的创造,就给予了很高评价。

□:《尘世奇谈》的这种描述,当然有乌托邦的色彩,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其中有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与批判。作者在小说中甚至提出了“君主立宪”、“议会制度”,这样一些有进步色彩的主张。小说中,作者也表达出对女性的尊重,对夫权有一定的批判。与《野叟曝言》相似,《尘世奇谈》也塑造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即主人公。另外,在民俗描写方面,《尘世奇谈》也有相当的历史认识价值。

整理与出版

■:这部书的出版,可谓历尽曲折。您怎么看李程碑等人的作用?

□:手稿在流传过程中,与之有关系的不下几十人,有的阅读手稿,给予高度评价,有的参与整理出版。说到李程碑,他认识到这部书的价值,为书的出版,联系出版社,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诗人纪宇认同这部书的文学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为书的出版创造了条件。他们都是青岛人,《尘世奇谈》也是在青岛成书的,这些都算是一种机缘。在这个很长的过程中,许多人为《尘世奇谈》的出版贡献了力量,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认为《尘世奇谈》是一部好书,书本身的价值是最根本的。

■:您是被这部书的哪一点所吸引?您为什么能下这样一个决心,出版这部长篇巨作?这个决心是您一个人的?还是整个出版社的?还是包括了出版总社的决心?

□:具体的决心当然是山东文艺出版社的。这里面有上几届领导班子的工作,社里许多老编辑对《尘世奇谈》内容也很了解。而我们与北方文艺出版社协调成功,则取决于一些共识性的东西。最后,山东出版集团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大家都认识到,这件事要做成,必须劲往一处使。这里我要特别提到北方文艺出版社社长王智忠。我对他那种对出版事业的忠诚,表示钦佩,我们合作很愉快。

■:对于这样一部长篇文学作品,你们是根据什么原则来整理出版的?

□:我们的原则主要是两条:一是尊重原著,二是适当整理。所谓尊重原著,就是保证它的原汁原味原风貌,如非必须,不做增、删、改等事;所谓适当整理,就是在第一个原则的前提下,对这部作品的字、词、句、标点等,以现代汉语规范做适当处理,使其成为符合当代读者阅读习惯、文从字顺的通俗读物。由于作者文学功底深厚,且具有相当高的白话小说写作技巧,其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与当代通俗文学作品相差无几。因此,这两条相比较,前者相对较易;但是,因为这本书毕竟是出于前清作者之手,后一项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

■:请您具体谈谈?

□:首先是字、词。一般性地将繁体字、错别字、自造字及已死亡的字,改为当代规范用字,虽然工作量很大,但还不是太难。难的是,这部作品不仅用字、用词量十分浩大,而且大量使用俗语、俚语、熟语、口语、方言,而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语言,常以生动活泼的形声、形动、形意、形容词出现,这些词,往往可意会难规范,很难字字都找到相应的规范的现代汉语,所以,对那些实在查不到的字,只好原样保留。此外,还有几种情况,也基本遵从原文不改:一是有些字、词,是自造的,或虽有此字,但字义本身与文中所用不符,但因用于人名,或其他原因,无法找到规范的字更替,都予保留;二是有些词义相同、相通、相近,用字虽不同,为保持作品文字的特色,也不强求统一,如“伏侍”、“服侍”、“扶侍”,“贤慧”、“贤惠”,等等;三是作品涉及大量真实地名,大都能在现在地图上找到,但用字却不尽一致,如妙(庙)儿沟、额尔济(齐)斯河、真茹(如)等等,这些也都保留;四是文中还有许多翻译名词,除个别影响较大的人、地或专用词改用当今统一写法,其余基本遵从原文。

■:要保持作品原貌,版式、体例方面的问题就很重要。《尘世奇谈》既然是章回小说,是不是在分段、分回方面比较容易?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尘世奇谈》虽然是章回小说,但原文并无段落之分,只有颇具现代白话小说意味的分回,但在上下回之间,也会出现意断、句断的情况。对此,我们做了适当的文字调整,使前回文字完整,后一回开首清晰。当然,调整仍然十分有限。至于分段,主要是照顾到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既不过碎,也不太长,基本上以同一场景为一段落,长则适当分开,过短则予适当合并,合理布局。

版式、体例方面的问题当然很重要,但是也很复杂。《尘世奇谈》名为八百回,实际是八百零三回,其中四百四十八回、五百九十七回、七百八十一回,都有并列的不同回目与文字,遵从原文,同时并列,不做顺延编目处理。回目文字,有时总目与分目不一致,一般以作者贴补修改后的文字为是,或以符合该回内容的文字为是。整部作品中,有大量诗、词、骚作品,我们在整理中,也都做了相应处理。原文中,作者还有用括号标出的文字,其功能有时是作者的评论及对下文的内容提要,有时是对字、词、句的注释,这些,我们也都以不同的字体、格式分别处理。

■:两家出版社为《尘世奇谈》的出版投入了多少力量?

□:两家出版社的七位编辑和两地参与抄录、校阅的十几位专业人士,历时两年的编校整理,所遇到的困难与所付出的辛劳,都是一言难尽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出版界关注此事,中间我们社几任社领导为此做过很大努力。到2001年,真正开始编辑。北方文艺有三位编辑,编辑七卷,我们社是四位编辑,负责九卷。

文化与市场

■:出版这样大部头的书,出版社当然看重的是它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但是在市场化的今天,出版社也不能不考虑它的市场价值。您是怎样评价《尘世奇谈》的市场的?

□:我们当然首先是看重《尘世奇谈》的社会文化价值,同时也预期它有很好的市场价值。但市场价值的实现,对不同的出版物,是不一样的。《尘世奇谈》,我们是把它作为一个长版书,作品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的市场回报不会在短期内实现。

■:有人称,《尘世奇谈》的出版,是一个出版文化事件,您怎么看?在什么意义上,它是一个出版文化事件?

□:《尘世奇谈》这部作品本身的价值,它的不同寻常的篇幅,的确值得关注。至于是不是出版文化事件,那需要读者、专家、出版界的检验,也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我认为,现在给这部作品,还有这部作品的出版下个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给我们民族文化出版带来什么。

■:这部书的出版,是两家出版社合作,具体是怎样一种出版模式?

□:两家合作,但出版运作还是在一家。我们不想让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脱离,这就需要一个好的市场营销。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本报11月19日发表关于《尘世奇谈》的报道后,不少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询问该书何时出版?

□:出书前的一切工作我们都已完成,2004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大家即可见到样书,正式出版大约在明年1月底2月初,但现在我们已开始接受预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