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诺贝尔奖得主苏尔斯顿携新书来华

2003-12-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特约记者 张永恒 我有话说
虽然没有霍金来华时那样吸引大众的眼球,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翰·苏尔斯顿爵士的中国之行可能更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

12月8日上午9时,约翰·苏尔斯顿出现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教室里,这位有着爵士身份的英国科学家来到北京,为他和科学作家乔治娜·费里合作撰写、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的新书《生命的线索》做宣传。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报告厅里,聆听完这位被誉为“基因图谱之父”的英国科学家有关“人类基因组与社会”的精彩演讲之后,未来的科技精英们纷纷拥向讲台,请这位蓄着一脸大胡子的科学家为自己刚刚购得的新书签名。

现年60岁的苏尔斯顿爵士曾在1990年绘制出线虫的基因图谱,并在1992年至2000年间任英国剑桥桑格中心主任,领导英国的科学家军团参加了当代最著名的科学计划——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2002年,他与另两位科学家一同分享了当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奖理由是他们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律。

在由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负责人杨焕明教授等翻译的这本书中,苏尔斯顿爵士坦诚地讲述了关于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引人入胜的内幕故事。苏尔斯顿在演讲中告诉我们:“《生命的线索》讲述的是关于科学、政治、伦理和人类的基因的故事。众所周知,现在解读人类基因组可以为我们以后的医学提供指导。但是我们在决定向公众公布基因组序列的时候还经过一番斗争。人类遗传秘密的解读是令人激动的消息,但是这也带来了很多的秘密和故事。”

书中特别描述了如下历史: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在1990年10月1日启动的,当时计划用15年时间来完成。它从一开始就宣布“国际参与,免费分享”的公益宗旨。1998年5月,野心勃勃的科学家文特尔领导的私营企业塞莱拉公司在华盛顿近郊开张,居然也搞人类基因组计划,还摆明了要与国际人类基因组抢进度,声称可先于公立计划在三年内完成整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有意要把这一重要科技成果的专利权夺到手,以便日后源源不断地获取天文数字般的利润。这种以科学谋求商业利益的做法,激怒了苏尔斯顿以及所有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他们与塞莱拉公司引人瞩目的竞争由此展开……从满怀成功的喜悦,到似乎难以避免的失败、政治的冲突以及对伦理道德的热情呼吁,约翰·苏尔斯顿与读者分享了他的兴奋和忧虑、希望和愤怒。不管文特尔与苏尔斯顿为代表的科学家阵营谁是谁非,这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并引人思考:难道想控制世界的人并非电影导演的想象,正邪之战在科学家中也会上演?

在《生命的线索》一书中,苏尔斯顿对某些公司和个人试图获得某种生物或某种基因的专利权表示忧虑,“我们总不该给整个生物(如一只转基因鼠或者一株棉花)授予专利吧?的确如此,并不仅仅因为它们是一种生命形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只是改变了它们的一点点,使之成为一只易患癌症的老鼠,或者使之变成抗虫的玉米,我们并没有发明整个生物”。他进而对企业对财富的野心表示担心,“在西方社会里,人们正在经历一个日益尊崇私有化的时期,同时损害着公众利益。利己主义被认为是推进文明进程的最佳途径。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这种观念影响到全世界,使得这个世界更加不公平,也更加危险”。书中谈及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法律、政治、伦理问题令人深思。

这次来中国,苏尔斯顿爵士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凑,在中科院演讲结束后,下午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专题节目,傍晚又在新浪网嘉宾聊天室与网友进行了交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