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悬念与知识共筑的城堡

2005-01-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数字城堡》[美]丹・布朗著人民文

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一本通俗小说是否值得花几个小时去拜读?翻开《数字城堡

》第一页前,我仍暗自思忖着。半个小时后,我已经沉醉于阅读快感中欲罢不能。

作者丹・布朗以破译一个可以产生国际影响力的密码来布局,这一基点已为小说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因为有关密码的故事本身就是极富吸引力的。自古代凯撒最早使用密码以来,围绕着设密与解密的密码演化史已成为无休止魔道之争的典型版本。丹・布朗的巧妙构思是从高科技的最新进展开始的。在电子邮件时代,各国间谍、恐怖分子通过互联网传递情报时,纷纷采用公开密钥技术给自己的邮件加密。布朗设想,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为破解密码而斥巨资建造了一台万能解密机。由此作者巧妙安排了一起突发事件……

一个周末,NSA密码破译部主任苏珊・弗莱切被副局长斯特拉斯莫尔因紧急任务召回国安局。她被告知一个惊人的消息:万能解密机已运行了十多个小时却无法解开一个加密程序―――数字城堡。程序设计者远诚友加曾是她的下属,因为不满国安局用万能解密机阅读所有人的邮件愤而辞职,并试图把万能解密机的存在公之于众。然而,他的宣称却不为人们所相信。于是,远诚友加设计了一个报复计划:他把编写的这个据称永远不可破解的程序加密后放在因特网上供人下载,并对自己保留的密码进行公开拍卖。除非NSA向世人宣布万能解密机的存在,否则他将把打开数字城堡的钥匙卖给出价最高的人。“明天中午就是最后限期。一旦技术落入他人之手,那从现在到永远,每个密码都是解不开的。……只要他出事,作为第三方的诺斯・达科塔就会公开发表万能钥匙。”苏珊还被告知远诚友加当天上午已死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

事情已很清楚,为了不使万能解密机变成一堆废物,需要彻底销毁远诚友加与诺斯・达科塔的密码,不让任何其他人得到。苏珊的未婚夫戴维・贝克比她稍早,已被派往西班牙获取远诚友加死后留下的密码。而苏珊被召来是要通过追踪诺斯・达科塔的匿名电邮地址,找到并抓获他,不使密码外露。于是,故事按两条主要线索叙述下去。苏珊与贝克两人各自在扑朔迷离的情境中经历了险象环生的一幕一幕……

围绕贝克展开的情节,叙述了贝克如何历尽艰辛寻找远诚友加手上少了的戒指及如何摆脱神秘杀手的追杀。阅读中虽然会为其中几处横来妙笔会心一笑,但总觉得这部分的情节设置有些俗套,又太过巧合,还感觉这部分故事被拉长了,或许是因为这一线索要与另一线索齐头并进的缘故吧。

真正使小说出彩的是另一条线索上的故事。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向苏珊也向我们读者展开。我们面前被抖开了第一个大包袱是:斯特拉斯莫尔根本不想销毁而是想得到密码!卖个小关子,猜猜看,其用意何在?原来,斯特拉斯莫尔打算得到数字城堡的密码后,破解数字城堡,对它进行一些改动,随后故意放出万能解密机存在的风声。因为其它解密方法都瞒不过万能解密机,而只有数字城堡是不可攻克的。这样,一夜之间,数字城堡就会成为新的加密标准。没有人想到数字城堡后门的存在,这样NSA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轻松解开任何一个密码。

读至此,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好巧、好毒辣的方案。不过,且慢。小说才进行了三分之二,更大、更绝的还在后面……继续读下去,你会感到这不单是智力的角斗更是心理的较量,你会为随后跌宕起伏又出乎意料的一个又一个悬念而拍案叫绝。而对于读者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作者早已预料到,并填补好。于是在作者极为巧妙的叙述方式中,读者被引入他已设好的一个又一个圈套,直到最终才恍然而悟。更值得赞叹的是,作者鬼斧神工的情节设计显得合情合理,在掩卷品味中仍然经得起推敲。

小说值得回味的另一方面是作者所探讨的主题。丹・布朗在出版这本书时曾介绍说,《数字城堡》的灵感来自于一起真实事件。几年前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一所学校教书时,他的一个学生在给朋友的电子邮件中说他非常恨克林顿总统,真想一枪杀了他。结果,几个美国联邦特勤局特工,以威胁国家安全为名,带走了这个学生。由此,丹・布朗开始对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之间关系问题进行思索,并在《数字城堡》中提出并探讨了两者间的矛盾: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孰轻孰重?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公民为了使一些坏蛋不逍遥法外,需要牺牲自己的隐私吗?还是每个人都有权保守秘密?我们能以国家的名义随时随地对任何人进行监视吗?谁来监视监视者呢?……一连串值得深思的问题。

除此外,小说对信息时代个人隐私所面临的危机还有另一层挖掘。我们清楚地知道,每个人都希望能为自己保留一些隐私。然而,我们却看到匿名重邮可通过追踪程序轻易地得到发信者的真正因特网地址。匿名传呼机,可通过电话公司的记录查出……即便那些NSA中的智力精英们也时刻处于隐私被偷窥的境地中:密码破译部成员的屏锁能被轻易盗取个人密码,NSA内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一台虚拟用户交换机进行监视;局长方丹可以通过装在斯特拉斯莫尔密码破译部账户上的隐身监视程序对他进行监视……人们使用高科技加密隐私的同时,又在使用高科技解密窥视他人的隐私。人既是窥视者,更成了被窥视者。数字化的今天,难道隐私真的已成为了历史?难道这个世界已没有隐私和秘密可言?高科技的发展或许能解答万能解密机、数字城堡是否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摆在我们眼前值得思考与探讨的话题却是:它们是否应该出现。

在《数字城堡》中,丹・布朗除引入密码、电脑、网络等高科技因素,将惊悚悬疑与智力解谜相结合外,还创造性地将心理学、数学、化学、核物理、语言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作为佐料巧妙地融入书中,使其作品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小说最后的高潮部分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点。这使他的小说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既能吸引住读者,又能让读者体验到一种智力上的游戏和知识面的拓宽。最可叹服的是作者在穿插这些时,能做到天衣无缝,浑然天成,不留斧凿痕迹―――这就是丹・布朗作品的独特风格与魅力!而正是在《数字城堡》这本处女作中,丹・布朗于传统悬念小说模式之外另辟别想,开创了知识悬念小说的新径。

想领略一下独具一格的丹・布朗吗?找一个闲适的夜晚,翻开这本引人入胜又赏心悦目的小说,充分享受一下在阅读快感中获取知识的乐趣吧。现在的我正在为当初的选择而庆幸。

 译者感言

 ■朱振武

《数字城堡》情节紧张,悬念不断,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小说推出之后,好评如潮,《出版家周刊》就曾评论说,“在这个节奏紧凑、合情合理的故事里,布朗将善与恶的界线模糊化了,使爱国者和偏执狂都能陶醉其中”。作品的语言简洁而精确,但包含的思想却是复杂、深刻而又动人的。作者对信息时代个人隐私所面临的危机的探讨发人深省。

鲁迅曾说我国清代著名长篇小说《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以小说见才学者”。李汝珍确实“博学多通”,韵学杂艺、星卜象维等无不精通。美国当代作家丹・布朗正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之人。他的小说不光是集谋杀、恐怖、侦探、解密、追捕、言情等各种畅销因素于一身,还融各种文化符号和当代高新科技于一体。特别是在《数字城堡》中,作者在密码学、数学和电脑、网络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展露得淋漓尽致。作者将大量的时下人们关注的信息有机地引入作品之中,巧妙地运用到高潮迭起的情节里面,不留任何斧凿痕迹,可谓妙手天成,取得了很好的阅读效果,从多种角度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阅读期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