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谁在往我们电脑里倾倒垃圾

2005-01-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电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达不到人类的智识,但在看得到的今天却已经在挑战着人类的能力。开放性和自由性本是互联网的原则,而当人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依靠网络来运行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试图改变这个原则。

塞满垃圾邮件的信箱

英国索福斯公司最近提交的研究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的垃圾邮件中有42.11%来自美国,中国和韩国名列第二第三。这个消息的旁证是,11月份全球有近400个IP地址段被国际反垃圾邮件组织列进黑名单,其中有180个IP地址段来自中国,是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垃圾邮件来源地。9月,中国互联网协会与美国eBay、AOL时代华纳、微软和雅虎等四家跨国互联网服务商在北京签署谅解备忘录,以解决日益泛滥的商业垃圾和欺诈性邮件问题。2004年,网络经济的头号关键词成为“垃圾邮件”,因为它即将成为一个瓶颈,不但造成运营商数百亿美元的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网络发展。

“垃圾邮件”的提法其实并不科学,也许称之为“邮件垃圾”更为合适,因为跟垃圾食品相对应的有健康食品、营养食品、绿色食品什么的,不过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有效邮件”这样的词组。定义垃圾邮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从接收方来讲,所有未经允许发送过来的邮件都可以称为垃圾邮件,也就是说,如果把主动提供电子邮件地址作为一种授权形式的话,凡是未获得授权而向你发送的邮件都可以归属到垃圾邮件的范围,但在这种严格的定义下,电子邮件系统将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严重影响到网络的开放性。而从发送方的角度来讲,大规模发送相同内容的信件,应该就是垃圾邮件行为,但这样又把正当的电子杂志和邮件列表服务等错打了板子。很多专家认为,当垃圾邮件达到了邮件总量的90%以上时,人们将会放弃电子邮件服务,目前的比例是75%。

正在实施的反垃圾邮件策略有两个思路。一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株连政策,发现某个IP地址段有垃圾邮件出现,便封杀掉这个IP段与外界的邮件联络功能;一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的玉石俱焚政策,锁定联系人,把所有非联系人的信息全部过滤掉。总的来说,这两种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过滤方式,因为垃圾邮件一经发出,就已经占据了网络资源,即使过滤成功,无非是减少损失而已。在两难之中,微软提出了付费方案,并在瑞士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进行了公布:用户无须真正为每封电子邮件“购买邮资”,而是贡献出一定的计算时间,如10秒等,用于解决数学难题。对于垃圾邮件发布者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因为他们为了发送电子邮件,就不得不添置更多的设备。另外还有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身份认证技术,通过身份认证和法律手段来正本清源,但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很有可能人们已经失去了耐心。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电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达不到人类的智识,但在看得到的今天却已经在挑战着人类的能力。网络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游刃有余了。开放性和自由性本是互联网的原则,而当人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依靠网络来运行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试图改变这个原则,对网络的控制将越来越严格,匿名制将引退,每个人必须在虚拟空间中担负起自己本来应该担负的责任。监控部门为了掌握“坏”人的行踪,而必须掌握所有人的一举一动。虚拟空间逐渐演变成为现实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我们的经济、文化、娱乐和一切的一切当中,虚拟也就不再存在,存在的只是现实社会的一个投影而已。

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在往电脑里倾倒垃圾!因为不设防的电脑正是天然的信息垃圾箱。然而,如果要把制造垃圾邮件、电脑病毒、非法信息的人都揪出来并绳之以法,意味着网络上的所有内容都将一一对应到具体的个体,这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网络在完全融入了我们生活的那一刻,生活的原则也就会成为网络的原则,否则,我们能选择的只是,要么放弃网络,要么放弃自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