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想风云

2005-01-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联想风云》

潘岳,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责编的图书《杰克・韦尔奇自传》、《中的精神》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向大家推荐的是一本大书―――《联想风云》。

关于

联想集团的书,十多年来出了不下20种,近几年来出版的新品种密度似乎更为可观。为什么这样一个单一的题材会长时间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呢?《联想风云》的写作最全面和到位地解释了这个现象。书中有一个关键情节,就是柳传志和倪光南就联想往何处去展开的激烈的“路线斗争”。在关于“柳倪之争”的采访里,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说过这样一段话:“科学家的人数相对于企业家还是多,企业家在中国是稀缺资源。……倪光南是个不错的科学家,这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和倪光南同等水平的科学家,人数远远多于和柳传志同等水平的企业家。”从这样一句话里,我们可以对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艰难历程的鲜活全景有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企业家占据了时代的中心舞台,主要肩负起推动经济和观念激烈变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像联想这样一个企业的兴衰,无疑也成了整个国家、整个时代变迁的缩影。而诸如此类的信息和细节,使得一本近40万字的作品成为了一个历史资料的宝库。

《联想风云》在同类题材中,是惟一一本得到公司授权的正史。联想公司把公司20年来的所有档案资料全部对作者开放,作者还受邀参加了联想的一些内部会议,可以不受约束地采访任何人,而作者谈话的对象前后多达68人,其中包括公司的开创者、老一代和新一代领导人、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流水线上的工人,当然也包括几位因为重大分歧离开联想、甚至与柳传志结怨甚深的人。作者的调查持续了6个月,留下了200多个小时的录音和600万字的资料。这样的写作背景,同时使得本书有可能成为一部信史,当得起关心企业、企业家乃至国家命运的广大读者的密切关注。

如果说本书的成功首先有赖于它的题材选择,那么需要强调的是,本书作者凌志军同样功不可没。在为一个在公众中存在不少争议的成功大企业作史的时候,作者不仅体现出一名记者的公允立场、一个社会思想家的俯瞰高度、一个文字工作者应有的犀利洞察,而且在这部呕心沥血之作的资料占有与爬梳中明显表现出非凡的耐心和过人的组织才能。作者有意识地从联想公司史、中国当代商业史、世界计算机史和中国改革开放史四个维度关注情节的推进。无论对于联想人,还是经历了时代巨变的国人,似乎都可以用这样的话概括他们的心声:“如果说我们共同的需要能通过利益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则我们共同的苦难可通过感情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相信书中描摹的企业成长路线对于企业界人士是弥足珍贵的,书中披露的许多内幕信息则会给广大读书人带来有意义的阅读体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