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阅读调查之财经

2005-01-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卢山 国企老总

2004年至少看了4本好书:《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全球化及其不满》和《竞争力经济学》。至于为什么喜欢它们,是因为:第一本书汇集了作者钱颖一十几年来的好文章,文字精练逻辑性强;第二本书则是由钱颖一主编、威廉・鲍莫尔著的,强调

通过竞争、合作与创新来解决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第三本是由斯蒂格利茨著、夏业良译的;第四本书是金碚著的。还有两本书值得一提:《国有企业改革大辩论》,它集中了目前许多前卫的经济学家的声音,从不同视角掀起了对国企产权改革等老问题的新探讨;另一本是《论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是张维迎1989年的旧作,2004年由三联书店再版了,这是部出手不凡的大手笔,结构严谨,不似别的文章拼凑而就。

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和前瞻性又要充满新意,这样的书每年都有一些,但希望2005年更多些。每次买书前,我都是看了简介和书评,再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我比较看重出版社的品牌,对经科社、人大社和北大社的书,我是很欣赏的。

判断一本好书的标准,我会从三个方面考虑:1作者在他专业领域的受关注程度;2内容是否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代表最新的学术导向;3逻辑性强结构合理,不能是辞藻的堆砌。因为目前图书较滥,阅读的时间成本也很高,我一般会选择大手笔之作。我关心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会驱动我去买书。

我每月的购书款平均在150元左右,《新华文摘》、《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工业经济》等杂志,人民日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也是我必读的。现在图书、报纸和杂志三者交叉的地方越来越多。至于哪一个是最喜欢的,我会选择杂志,几年磨一剑一蹴而就写成一篇文章在一流刊物上刊登,功力自是不可小觑。

陈玉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教

2004年我没有读到有任何深刻印象的书。平时看英文的更多些,中文书只是信手拈来。当然有几本印象还可以的,它们是:《世界经济千年史》、《20世纪南汇农村社会变迁》、《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三本书有大量详实的数据、证据和事实,让人有信任感和认知感,而且简洁,还有挺不错的作者,带有学术性的综述。

2005年最希望看到的是囊括当今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热点和新现象的读物。我期望中的出版物应该有可读性,讲故事似的,通篇由人、事情、事实、证据和现象构成,不要有太多作者个人的说教色彩和议论成分。现在好多所谓的热点书,看似有问题有证据,但稍有常识的读者都会发现,这些材料并不是经过作者系统一致的收集,而是东挪一点西凑一点拼成的。现在本土的财经分析小说、温州炒楼团、房地产商的运作模式、购房者的心态、传媒人士的生活等等,在报纸上看到很多,但没有书。我希望比我更敏感的人告诉我一些素材,希望看到一些不是那么专业的研究者写的财经问题的书。

怎样评判一本好书?我想,专业内应该具有开创性、严格性和全面性,专业以外的标准是,问题新、材料新、写作手法引人入胜、实用又简洁明了。但是,我所感兴趣的农民工、野营探险者、吸毒者等,涉猎这方面题材的书依然是个空白。本土甚至没有一本像梁凤仪那样说得过去的财经小说。中国是个变化太快的社会,不断出现新兴行业,演艺界的生活、投资者的运营规则,任何一个领域的生存特征都会引人好奇,我的生活有固定的内容,别人的生存形态我希望通过看书来体味。因为没有中意的中文书,所以,我的购书款依然投放在英文书上,每年超过1000美元。

在书籍、杂志、报纸的倾向上,我可能是为数不多的钟爱报纸的一位,报纸首选经济观察报,英文版《经济学家》是杂志的首选。

邱恒明 财经类杂志编辑

《洛克菲勒回忆录》和《软战争》是2004年最值得一看的著作。前者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一本书,是真正的对上流社会家族的描述。后者则是对中国企业极具警示性的一本书。

2005年最希望看到的是本土优秀作家独立客观地描述评价中国企业的书,目前图书市场上还没有。评判一本好书的标准无非两条:首先是值得向朋友推荐,其次是封面设计有打动人的魅力,经得起五年时间的考验。

我每次去书店,都是目的性购书,因为觉得自己某方面欠缺,需要有新知识补充。去书店的频率是每月3 5次,每月的消费是200 300元(包括报纸和杂志)。报纸、杂志和书籍三者中,我最喜欢书籍,因为书籍是对近几年报纸杂志的最深刻总结和解读。李岩银行高级主管

有两本书读后比较有心得的,一本是《金科玉律》,另一本是《没有任何借口》(机工版),因为对自己的人生和工作有指引作用吧。我喜欢《没有任何借口》中列举的案例。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关注对中国现行政策、制度进行透彻分析的财经书,是真正站在第三方立场上的,而不是只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希望在2005年看到有关站在中立立场上分析人民币汇率的书,这个热点在网络上被议论的沸沸扬扬,在图书市场上却难得一见。

判断一本书好坏与否的标准很简单:内容吸引人,看完有启发,情节记忆予人一生难忘。依照这个标准,我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但目前流行的《水煮三国》类作品却是对严肃作品的肢解。

在闲暇时间或预期内工作压力不是很大的时候,我会乐于买书。去书店的频率不多,每年的消费约700元,但很喜欢去书市。在报纸和杂志的消费上是每年600元,订财经类报刊居多,像《经济观察报》和《财经》杂志等。

如何看待这三者的区别?我想,杂志时效性强,图书是对杂志内容的归纳,图书是查阅的,杂志更具随意性,所以,还是最喜欢杂志。

廖原 旅行社经理

2004年让我过目难忘的书有4本:儿童文学畅销力作《夏洛的网》、毛尖的《非常罪,非常美》以及已经流行了一时的《富爸爸,穷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夏洛的网》有一点儿类似于《宝贝小猪》,去年荣膺美国十大儿童畅销书榜首,绝对是一本闪烁着人性光辉和温情的书,在心情浮躁的时刻看这本书会感到沉静和感动。因为欣赏毛尖的文笔和见解,所以我是这位作家的拥趸,《非常罪,非常美》序里的评价正描述出了我对这位作者的赞赏。如果说最初对自己离职开公司还有些踯躅彷徨,那本《富爸爸,穷爸爸》则彻底打消了我的动摇,改变了自己对金钱的看法,使自己创业的概念变得义无返顾更加清晰。

2005年还是希望看到更多励志类图书,那种打破人固定思维模式观念更新的书。至于什么是我想看而市场上又没有的书?好像我感兴趣的书市场上已都出现了。

评判一本好书的标准,我想我和大多数男士一样,更看中逻辑清晰、说理透彻、简洁不?嗦的书。什么是值得一看的书?我现在最想看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个人应该看一些有关经济学基本常识的书,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对这方面题材非常主动和渴求。

每次买书好像都是“恶补”型的,必定是感到在工作中这方面有欠缺。除了在网上找书,我会去定点的书店。有家哈尔滨的小书店有点类似于北京的万圣书苑,是家并不太流行但很有品位的社科书店。也不是专门去,路过了就转转,一个月的消费大概是100元的书,50元的报纸和杂志。在报纸、杂志和图书中,我会首选杂志,报纸简洁、图书深刻,而杂志刚好平衡其间,简洁又不乏深刻。有三本杂志是我必读的:《时代周刊》、《亚洲周刊》、《三联生活周刊》。

之江 传媒人士

因为学的是经济学专业,所以我关注的始终与中国经济现实问题有关。推荐三本书《基业长青》、《世纪大拍卖》、《执行》和两本杂志《比较》和《财经》。选择《基业长青》的理由是本书探讨问题尤为注重问题背后的深度,同时它关注的问题在中国经济中极具代表性,书本身的组织、文笔非常引人入胜。喜欢那两本杂志是因为它们对现实热点问题及时到位的点评和分析。

2005年还是最期望看到关注现实问题的书,关注企业界、商界和企业家,能够利用较新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思想重新解决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书,并且能把理论深入浅出讲清楚。

我对一本好书的理解是:见解要新颖、视觉要独立。买书通常是目的性的,平时不会去书店闲逛,但会根据留意的程度去找书,每月购书的次数起码两次,消费是200元,在报纸和杂志上的消费是书籍消费的1/5。对于报纸、杂志和图书的比较和竞争,我觉得还是杂志更具优势。报纸和网络以新闻性和时效性见长,图书呢,离现实问题较远,专业书籍又是专门领域专门探讨,还是杂志的综合性更好,关注的话题广泛新颖,深度也比报纸强,况且现在的杂志很善于捕捉这些,《比较》和《财经》都是非常好的杂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