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四六级乱象拷问“英语压倒一切”

2005-01-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从2002年到去年的3年间,重庆、北京和广西先后曝出四级考试泄题事件。今年两场四六级考试开考前和考试期间,有网站已经贴出四六级作文题及答案。四六级考试进入“多事之秋”,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尤其是专家们对考试本身被无限放大,以至于脱离工具本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疑问。针对英语四六级考试乱象横生、学

生汉语水平却严重衰退的现象,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大声疾呼:走出“语言迷失”,捍卫母语纯洁,以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外语学习,在杂语共生的全球合唱中发出自己平仄和谐的独立声音。(新闻详见1月13日《文汇报》)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英语小说翻译赛,重视外语学习的上海人居然表现平平,“英译汉”水平不敌新加坡选手;在一些大学里,不仅外语系学生中文水平不如外文,中文系学生中文水平不如外文也不鲜见;应付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了大学生压倒一切的学习任务,大学语文却只是选修课,被边缘化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过不了英语四级考试就拿不到毕业证,使相当数量的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英语上,专业课却成了次要的学习任务。对此笔者深有体会,大学期间把1/3的学习时间用在应付四级考试上,参加工作8年来除评职称时再考一次,在其他时间基本用不到英语。如今回望大学时代,除了对英语学习考试记忆犹深,其他皆如“春梦了无痕”。

相信笔者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对于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英语是一个被异化的语言工具,是和毕业证、职称证紧紧捆绑的一次性工具。为了如此简单的目的,耗费了大学时期的宝贵光阴,让人不能不对这样的学习成本产生怀疑,不能不对青春期的惊人浪费感到痛心。社会为英语设计了那么多“一票否决”,一个学生想不偏离学习方向都很困难。“中文系学生中文不如外文”,操一口流利英语的年轻人,使用母语却语言贫乏、干瘪无味,这能全怪孩子吗?

到全球化浪潮中冲浪,英语固然重要,然而拿到了英语的“通行证”,却失去了母语这张携带着民族遗传信息、传统文化密码的“身份证”,得不偿失。如果未来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身边人全成了“国产洋人”,举手投足洋味十足,提起《诗三百》、唐宋八大家的锦绣文章却惶惑不解,中华民族的鲜明个性能保持多久,让人着实捏一把汗。

愈演愈烈的四六级乱象,实际是“英语压倒一切”理念在教育制度、人才考评制度中的错位与断裂。忙于考级过关的大学生,为了不被英语“一票否决”而不惜荒废专业课学习,个别人甚至为一纸用处不大的英语成绩单铤而走险,滋生出校园黑中介、替考枪手等四六级应试怪胎,这岂不是对人才培养制度的莫大讽刺。如果把四六级考试等“一票否决”硬手段用到母语学习、专业课测评上,恐怕就不会出现“母语困境”、大学生素质滑坡这样的社会问题了。

英语说到底毕竟只是一门语言工具,还原其工具身份十分必要。“英语压倒一切”已严重影响年轻一代的全面发展,危及母语生态,这种不正常局面必须得到扭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