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傅聪――来自远东的钢琴大师

2005-01-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1999年8月5日,傅聪演出于罗克-当泰隆国际钢琴节 Fes tival International de Pianodela Roqued'Anthéron,令听众听得如醉如痴。离别多年之后,这位出生于中国的钢琴家再度返回法国舞台,一些乐迷感到陌生,但为多数爱乐人所熟知,而对所有人却仍是一个谜。这位神秘大师是谁 我们知之甚少,而他的同行,从玛塔・阿格丽琪到丹尼尔・巴伦鲍伊姆,提到他时,赞誉之外,更兼仰佩。傅聪1934年3月10日生于上海。他的母亲,是传统的中国妇女,深受二千年传统的古老文化的熏陶。其父傅雷,在巴黎大学上过学,在法意等国观光过,中国人在当时有这种经历的为数甚少。这位鼎鼎大名的翻译家,在两个儿子的眼光中,翻译法国启蒙作家和经典作品,教导儿辈把这些作品当做他们修养的一部分。父母很早就发现长子对音乐的感应,取名为聪―――听觉灵敏之谓也。Ts'ong 聪 的中文 繁体 写法,由“耳”、“囱” Chuang窗的本字―――译注 与“心”组成,以喻音乐包蕴孩子身心。

傅聪在杰维茨基(Drewiecki1890 1971,波兰钢琴家,世界著名钢琴教育家,音乐学家)门下,修业4年。杰维茨基教授属于莱谢蒂茨基 Leschetizky1830 1915,波裔奥地利钢琴家,教授,帕岱莱夫斯基的老师 学派。阿瑟・施纳贝尔 ArturSchnabel1882 1951,奥地利钢琴家,莱谢蒂茨基的学生 在《我的生活与音乐》一书中,把莱谢蒂茨基教学的精义,归结为放手让每个学生按自己方式去弹,令人人自便,从而产生多样的演奏风格,纷然各出。―――这从其弟子帕岱莱夫斯基(Paderews鄄ki1860 1941,波兰钢琴家,作曲家,于1919年曾任波兰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和施纳贝尔身上就能觉察得到。这种教育方法,把学习技巧放在其次,首先演奏曲目要尽量多样。傅聪演奏中最有光彩的地方,使人看到类似的影响。

到波兰6个月后,傅聪有幸参加在华沙举行的萧邦钢琴比赛,在哈拉谢维兹和阿什肯纳奇之后,排名第三。同时以全票得了《玛祖卡》特别奖。赛事的行家认为,这一《玛祖卡》的著名奖项,才是对真正萧邦演奏家的报偿。此奖角逐甚剧,傅聪是得奖者中第一位既非斯拉夫人,亦非欧洲人的钢琴家。他上台演奏《玛祖卡》,灵巧自如,堪称完美。对位与和声,跳跃于不断变化的节奏上,而这节奏似乎直接来自波兰大地。1955年当年,有评论家把这种与波兰艺术的契合,归之于师从杰维茨基半年的成绩。殊不知杰维茨基听其弟子从中国刚来时弹《玛祖卡》,傅聪对节奏的心领神会,已使教授大为吃惊。

1994年,他订了个长期协定,每年几周去 意大利 科莫湖国际钢琴基金会组织Fondationinternationaledepi鄄anodulacdeComo。那里,每年从各国遴选出五位年轻钢琴家,得到为期一年的资助,傅聪听他们弹琴,给与修养与技术上的指导。

遇上巡回演出中的傅聪,正是机会难得,可亲灸大师的敬业精神。他总在演出前一天到达,以便试琴,更理想的,是能选琴。以1999年夏在罗克 当泰隆为例,当时几位音乐人目睹了这超现实的一幕:应傅聪的要求,艺术节的大牵引车,在半夜一点钟,拉来了四架音乐会用的大斯丹威钢琴。钢琴家用心一一试过,最后认为,一架音色上佳,但击弦机械不理想,而另一架情况正好相反。这样,事情就好办了,把第二架的机械移到第一架上,傅聪才算如愿以偿,得到他要的钢琴。演奏要获成功,得靠音色和指法的浑成一体。傅聪的触觉非常灵敏,如果情绪不好,或钢琴有毛病,就会弹不好。倘若有充分时间可预练,再有个好调琴师协助,他的演奏可达辉煌之境。

傅聪认为,已往大师的精髓,存在于音色之中。演奏就是并列音响,传情达意。“帕岱莱夫斯基对马尔库仁斯基( Witold Malcuzynski 1914-1977 ,波兰钢琴家,帕岱莱夫斯基的学生 说的话,可谓是大师的忠告:‘你应该倾听和辨味自己的演奏。’这并非易事,要长期去做。对我来说,学无止境。每当听到一个特别的音,就用千百种不同的方法把这音再弹出来。当然,按常规弹,不用踏板弹,或按严格的节拍慢奏,配置和声,以便更和谐的掌握乐曲,这都很有用处。对德彪西、贝多芬、舒曼、萧邦等大作曲家,他们写在纸上的一切,都十分重要。除了乐谱,我们还能有什么 有个标记你不知道,弹出的效果正相反,那就完全背离了作曲家的意图。音乐可有许多种方法演奏,关键是要演奏得令人信服。但是,不合章法,就不会正确,不能服人;乐谱的语句没如实弹出来,就不会合章法。我们只能沿这条路走。”在波兰,傅聪曾有殊荣在萧邦故居得以尽读萧邦手稿。他的这份尊崇,同样奉献给Jan Ekier版的乐谱;JanEkier,也是傅聪在华沙留学时的教授,出版有多卷本萧邦作品集 Weiner Urtext出版社出版 。

傅聪的录音,就是傅聪之谜的诸多例证。有些录音,非常精彩;其他平平,也有不佳的。从莫扎特,经萧邦,到德彪西,傅聪录有这些巨匠的若干最佳作品。他弹的莫扎特,可谓无与伦比;对他来说,作品第二七一号,是“少年莫扎特的英雄交响乐”。这乐曲表现与命运的冲突,但以超人的力量去克服忧患,莫扎特作品的精华,就是由旺盛的精力,不断的创造和对生活的热情集合而成。傅聪认为,作曲家是个命运悲切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个风趣的伙伴,有无穷的幽默,乐天达观,充满灵性。包括降E大调 作品四八二号 与c小调 作品四九一号 两首钢琴协奏曲在内的最后一张唱片,无疑是傅聪录音中的杰作。

傅聪在生活中,也饱经时局变乱,情感纠葛,和演奏上的苦闷,这些经历,增益他的感受能力和思想深度,从而避免演技完美而感情冷漠之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欧美乐坛红极一时,今天他的知音主要是同辈人,以及音乐爱好者和音乐评论家。他从不掩饰,自己有时也弹得不好。正是这种人性的流露,使他的最佳演奏臻于无与伦比之境。《伦敦独立人》杂志,在1991年4月号,描写他在格拉斯哥演奏德彪西《前奏曲》,说好像是“一幅幅没有人物的画景”,艺术家“自己则隐匿在场景后面”。凡大钢琴家都各具非凡的品质,彰显于自如的演奏之中。傅聪的特点,就是艺术的真诚。他没有一场音乐会,不产生巨大的音乐效果。他的感触极为灵敏,有时会给他帮倒忙。但他的演艺达到巅峰时,则把我们引向三四十年代的演奏大家,而对年轻一代来说,这类大家于今只存在于唱片之中了。他已然进入大家之列,演奏家与音乐之间了无阻隔,因为在最美妙的时刻,两者本来就该浑然天成的。

(本文摘自《傅聪:望七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