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出版、科研互动探寻现代出版发展之路

2005-02-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2004年,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5年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年终盘点的数据显示,2004年外教社的总销售码洋超过5.5亿元,在每印张1.08元低定价的基础上,利润总额超过1.1亿元;共出版图书1057种,比2003年的950种增加107种,增长率为11.26%。其中新书386种,与去年相比,增长率为15.57%;复制多媒

体教学光盘1679.09万片,增长率高达42.96%……其他指标,如重印书、用纸量等,均创造了历史新高。2004年,外教社启用了全新的多功能智能化出版大楼,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标志着外教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4年,外教社发起举办各类教学研讨活动近百场,义务培训外语教师1万多人,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和“21世纪・外教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有力地推动了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2004年,外教社开始实施第二步图书结构调整,成立了电子出版物研发部、读物研发部、工具书研发部和中小学教材研发部,组建了陕西、山东、福建、湖南和上海图书发行公司,正在筹备“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和“出版物研究中心”,发行、策划和科研力量的延伸正在成为外教社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从1997的3300万元利润到如今的1.18亿元,这七年,外教社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销售码洋以年均6000万元的幅度攀升,出版、发行和组织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出版管理部门的统计,自2002年以来外教社的销售码洋、人均创利、用纸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沪上同行,在全国出版社中也名列前茅,创造了大学出版社发展的“奇迹”。有专家分析,在外语出版领域,虽然外教社不是规模最大、人员最多的出版社,却是利润率最高、运营管理最好的出版社。

外教社之所以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除了靠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外,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发展规划、坚定的出版信念、高效的出版团队和“一心为公、鞠躬尽瘁”的领导班子。社长庄智象教授,担任过多年的英语教师和《外语界》杂志副主编,学者和教师的责任感使外教社在他的引领下从未偏离传播先进文化、推广学术成果、促进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创新中的选题策划――发挥专业优势 构建立体出版

改革开放掀起了阵阵学习外语的热潮,也造就了外语图书市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将选题策划瞄准教学领域外语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外语图书出版的门槛越来越低。准确地找到自身的定位,认清优势,发挥特长,“出其他出版社出不了的书”,是外教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依靠在外语出版领域多年的积累,外教社出版了一系列规模宏大、质量优异的品牌图书,很多书确实不是一般的出版社出得了的。在业界耳熟能详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陪伴着无数学生走过了大学时代,但只有外教社人最清楚,这套教材从诞生到推广再到广泛使用,期间凝聚了多少专家、教授、编辑和发行人员的心血。当《大学英语》成为品牌,为全国80%的高校采用时,庄智象社长果断地提出,“《大学英语》必须及时修订,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1997年,在万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外教社推出了《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修订本;1998年又推出了配套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光盘,最先开始尝试立体化教材的打造;2001年,外教社推出了集图书、音像、光盘、网络和题库于一体,体现最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大学英语》(全新版),被教育部指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推荐使用大学外语类教材”。2003年底,外教社受教育部委托开发的“新理念大学英语(全新版)网络教学系统”,在教育部专家组评审中一致通过,至此《大学英语》完成了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的更新,品牌的生命力延绵不息,成为名副其实的体系完备、品质卓越的立体化大学公共英语教材。

今天,在外教社的产品链中,《大学英语》早已不是惟一的拳头产品了。外教社的选题开发,在经历了建社初期品种单一和中期过分依赖教材的阶段后,如今已经形成了立体化发展的格局。1998年,庄智象任社长后不久,提出了在外教社发展中具有转折意义的“四个一百”工程:即在三至五年时间里,出版100种教材、100种学术著作、100种工具书、100种读物,在保持教材、学术专著领先地位的同时,加快外语读物、工具书和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对外教社的图书结构整体布局进行了战略性调整。1997年,外教社图书产品不过100多种,而现在年出书品种就超过1000种。三年前,策划编辑从文字编辑中分离出来,进行专业化的选题运作,图书的专业特色、规模效益日益显现。现在,外教社的产品链,贯穿教材、学术专著、工具书、读物、教辅等外语出版的各个领域;同时图书产品注重横向的立体化发展,即在传统纸媒介出版的基础上,开发音像、电子、多媒体光盘、网络等配套的多元化产品,运用不同的出版手段和载体,打造集声、像、网络互动于一体的立体化图书。2004年,电子出版物取得了超速发展,光盘生产量增长了11倍,光盘复制量占上海地区出版社光盘制作总数的90%。基于新技术的多媒体出版和网络教学系统将成为外教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社25年来,外教社共出版近23个语种的中外文图书约5000种,总印数逾4亿册;其中400多个品种在省部级以上各类评比中获奖,《朱生豪传》、《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以及《简明汉英词典》等四部汉外系列词典、《现代汉语学习词典》、《新世纪英语用法大词典》(缩印本)等先后荣获“中国图书奖”,《新世纪英语新词语双解词典》荣获“国家辞书奖一等奖”……外教社的图书以其质量优势、规模优势、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赢得了读者的信任,高质量、大规模的系列图书层出不穷,其中相当一部分填补了我国教材、学术专著、外语读物和工具书出版领域的空白。外教社投资上千万元,对我国外语教育体系中的英语教材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合和革新,出版了我国第一套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一条龙”教材―――“新世纪英语系列教材”,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和各个教育层次英语教学的需要;“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的出版则推动了新形势下的英语专业教学,今年将大范围地在全国高校推广使用。这套教材涉及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学与文学、语言与文化、人文科学、测试与教学法等领域,总数达150余种,涵盖了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全部课程,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之初,外教社就约请了全国20多所主要外语院校和教育部重点大学英语系的50余位英语教育专家,共同商议编写我国首套原创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随后,外教社又多次召开有英语专家、学者参加的全国和上海地区的教材编写研讨会,确定了这套系列教材的编写大纲和教材类别。至2004年底,外教社共出版工具书178种,其中《简明汉意词典》、《简明汉葡词典》和《简明汉世词典》等填补了我国这些语种辞书领域的空白。《新世纪英汉多功能词典》经过11年的反复审订后才推出,一本多用、功能齐全,不仅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还在2004年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读物领域,外教社依靠国外的编写队伍,国内的改编力量,出版了一大批适合中国国情和我国学生学习特点的外语读物,如《外教社―朗文中学英语分级阅读:新课标百科丛书》和《外教社―朗文小学英语分级阅读》、《外教社―朗文小学英语分级听力》、《轻松读经典》等优秀读物。

作为大学出版社,外教社尤其注重学术专著的出版工作,学术专著占全社出版总量的30%以上。出版学术专著,很多都是亏损的,但庄社长认为,“大学社的宗旨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术积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看大学社的发展,要看其对教学科研起了多大的推动作用,这要比谈销售额更有意义。”上世纪80年代,外教社就策划了《现代语言学丛书》,主编是英语学界著名的王宗炎、许国璋先生,在当时为学术成果的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中国译学理论史稿》、《实用翻译美学》等著作的出版,对翻译学科的建设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近年出版的大量学术专著,如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剑桥应用语言学丛书、剑桥文学指南、国外翻译研究丛书、21世纪修辞学丛书、外语教学法丛书、《新编美国文学史》等都促进了学术队伍的培养,为外语学科建设和科研提供了大量的学术参考资料,也大大提升了外教社的学术品牌和社会影响力。

从《大学英语》一枝独秀到精品图书琳琅满目,外教社的图书结构得到了合理的布局、并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但庄智象社长毫不松懈,又提出了第二步的图书结构调整,即要着眼长远需求进行选题提前规划,细化图书市场定位,在继续做大做强原有支柱性版块的同时,适当拓宽出版范围,并进行出版资源的再度开发,庄社长说:“出版社最大的积累,不是大楼、汽车,是选题,是市场。”

创新中的国际合作――重视本土发展 拓展国际合作

外教社重视原创作品的出版,也重视国外优秀图书的引进。国际合作和版权贸易为外教社带来了国内短缺的选题,也对其自身图书结构进行了有益的补充。目前,与外教社签署正式出版合同、保持稳固合作关系的国外出版社共有34家,建立联系的超过50家,主要合作伙伴来自英国、美国、日本、荷兰、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等国。享誉世界的诸多国际知名教育出版集团,如培生教育集团、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汤姆森学习集团公司等均与外教社有着密切的合作。每年的法兰克福书展、美国书展、伦敦书展等国际书业盛会,是外教社寻找优秀选题和合作对象最重要的阵地。短短几天展会时间,外教社与合作伙伴的谈判可能达到几十场,有时候甚至不倒时差,通宵达旦地准备资料、论证选题。

外教社引进的图书,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内短缺,市场空白的;另一类是国内有能力完成,但在当时没有财力、物力来具体操作的选题。1999年,外教社率先引进了“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紧接着又引进了“剑桥文学指南”、“国外翻译研究丛书”和“教学法研究丛书”等一大批反映国际最新学术成果的专著,有的专著国外买不到,国外读者专门托朋友到外教社来预订。《展望未来》、《3L看、听、学》等原版教材的引进迅速打开了国内青少年英语学习的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朗文英语联想活用词典》、《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本)》、《柯林斯袖珍双语词典系列》等外语工具书,以其新颖、独特的构思和丰富、翔实的语料成为词典常销书。

在大力开发海外资源,吸收国际先进出版经验的同时,外教社没有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洋为中用”,注重本地化发展。庄智象社长说过,“Global鄄izationshouldbelocalization(全球化要依靠本地化实现),版权贸易只能作为选题的补充,引进不是为了依赖,而是为了消化、吸收后产生自己的成果”。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外教社开发了新的合作模式,即由外教社根据中国国情设计开发选题,国外的出版公司共同策划、共同制作,使产品更加符合我国读者的需求,这样既利用了外教社熟悉我国外语教育现状的优势,又利用了国外专家语言地道、选材丰富的特长,形成优势互补。《外教社―朗文中学英语分级阅读:新课标百科丛书》和《外教社―朗文小学英语分级阅读》就是这一合作模式下的产物。这套读物在2004年的上海书展中多次脱销,该书用地道的英语展现了我国读者感兴趣、有共鸣、易理解的内容,因而倍受欢迎。《大学英语创意阅读》是与麦克米伦合作出版的项目,也由外教社出选题,邀请国外专家合作编写,是深度合作又一个巨大的成功。

版权贸易作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互惠的。外教社也在尝试着“走出去”:《剑桥国际英语词典(英汉双解版)》重排校订本在2004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中受到了国外出版社的关注;部分图书经外教社引进改编后,国外出版社又反过来购买了版权。为了加强与海外出版机构和作者队伍的联系,2002年外教社在美国设立了分社。庄社长说:“国外有很多出版资源尚未开发,这不仅包括海外学者,还有从中国出去的学者。设立海外分社,一方面可以开发这些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快相关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的速度,第一时间了解国外教材和其他图书的编写和出版信息。”外教社未来国际合作的目标是实现真正意义的双向交流,“把我们去找人家转变成人家来找我们”。

创新中的市场营销和管理――组建营销网络 加强部门沟通

在如今图书产品极为丰富的时代,任何品牌的推广都离不开先进的市场营销机制。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传统的发行体制已不能适应图书市场的变化。从依靠传统渠道的“无风险经营”到建立自办发行系统再到构成多渠道、多业态的立体销售网络和“整合营销”,外教社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模式。

外教社发行人员的学历水平,与全国同行相比,应该是最高的。90%的业务员是大学毕业生,其中很多还是名牌大学的硕士生。让这样高素质的人才从事发行工作,是不是有点浪费?不!正是这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在市场化运作中,发挥了巨大的潜能,对市场进行了清晰和理性的判断,形成了外教社强大的营销战斗力和稳健的竞争风格。目前,外教社年销售保持在2万册以上的常销图书达到了110种。除了在高校系统内通过代办站建立了教材发行网络,外教社还在全国组建了近2000个销售网点,形成了由新华书店、外文书店、民营书店和邮购、教师俱乐部等组成的立体化销售网络。在很多出版社纷纷以低折扣抢占市场的情况下,外教社直接面对市场终端,做好服务和开拓工作,将退货率和库存率分别控制在3%和30%左右,并且保持了良好的回款记录。

新大楼的启用,彻底改善了外教社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各部门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大楼管理条例”、“计算机管理规定”、“编辑责任奖惩制度”、“宣传品管理制度”……同时各部门加强了计划性,通过统一制定计划,稳定出版规模,控制出版节奏;通过计划管理、财务管理来加强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如今,社内文件的传输,信息的交流可以通过宽带在瞬间完成;各级管理人员需要任何图书选题和出版发行的数据,只需轻敲计算机键盘,就可以获得,图书出版从选题到成品进库到完成销售整个流程早已实现全面的计算机处理和网络化管理;会议通知再无需打印张贴,每位员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局域网……。外教社只有170位员工,正是依靠有效的组织管理,外教社以一个中型出版社的人员规模,做出了一个大型出版社的经济规模。

创新中的企业文化――发挥个人潜能 凝聚人才力量

正如美国管理学家所说,一个伟大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外教社在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艰苦拼搏、奋发向上、学习创新、全力以赴”的企业精神,鼓舞外教社员工克服重重难关,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外教社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育出版集团”和“科研、教育、出版互动发展的构想”激励着外教社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全心致力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是全体外教社人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明确的企业发展理念和目标,使外教社人有了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十足的工作干劲。

外教社的发展归根结底靠什么?答曰:人才。25年来,外教社始终将队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强社是外教社始终不渝的追求。近年来,外教社不断吸引全国知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加入他们的团队,选择可谓百里挑一。为了让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外教社尽可能地为员工创造培训和进修机会。2003年“非典”肆虐之前,庄社长果断地做出停止一切人员出差的决定,大家都留在社里,苦练内功。期间,邀请了上海市出版行业的专家举办了很多讲座,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岗位培训。每年,外教社都会选派优秀员工出国进修,学习国外先进出版社的经营理念。每周,保健医生都会进社为员工诊断、开药,给员工提供及时查病、咨询的条件。每天,在结束了紧张的工作后,外教社的员工可以到活动室打球健身、增进交流。外教社有着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社领导多次强调,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要有全局观念,有一盘棋的团队精神,保持心情愉悦。在人才机制上,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关注员工的终生发展,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在重大决策上,讲究民主与集中,社领导尊重员工的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统一行动。外教社近十年来,除了两位员工出国深造,其余没有一人选择离开外教社,这在人才频繁流动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谈到个人的作用,庄智象社长很低调,“假设外教社没有庄智象,说不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事实上,作为外教社的“舵手”,庄智象和他的社务委员会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对教育出版事业执著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出版社的每一位员工。当庄社长清晨从德国书展回来,直接从机场赶到社里上班时;当他带着满眼的血丝仍然精神抖擞地在会上讲话时;当晚上八、九点钟回到社里仍然看到他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时,外教社的员工除了感动,还会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拼命三郎”,是外教社员工送给他们社长的外号。外教社一切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是全体员工在社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共同拼搏出来的。

“人需要一种坚强的精神,工作需要一个和谐的氛围,企业需要一种向上的文化”。外教社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蓬勃向上”、“开拓创新”的文化。发挥个人的潜能,凝聚人才的力量,培养一支业务精干、团结协作的编辑、出版、发行队伍,是外教社得以发展的关键。

第一个25年还没有完全过去,外教社已经开始思考第二个25年如何发展。在最近召开的“外教社25周年战略发展研讨会”上,庄智象社长畅谈了外教社的发展构想。外教社要超越传统出版业的发展,依靠教育、出版、科研的互动,不断做大做强,探寻现代出版集团化扩张、内涵式发展之路。“我们要发展跟文化、科研和教育有关的文化产业,要把出版社建成一个融教学、科研、出版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通过做大做强出版主业来支持、服务科研教育;同时,通过教育带动出版,通过科研支撑出版,通过出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和支持科研教育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事实上,外教社已经在实践出版、科研和教育互动发展的构想。2003年,为促进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与上海交通大学语言文字工程研究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成功举办了“语料库语言学国际研讨会”;2004年3月,外教社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与会的60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教师围绕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外语教学的实践研究、教材对比研究、教学手段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外语教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教社组织的“全国大学英语暑期研修班”至今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这几年每年培训外语教师逾万人。每次培训,外教社都邀请国内外一流的英语教育专家作报告,探讨教师关心的教育改革热点问题,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外教社还与中国日报社联合主办了第九届和第十届“21世纪・外教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这项赛事得到了全国各高校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已经成为国内外英语教学界一项重要的文化和学术交流活动……如庄社长所说,在为外语教学和科研服务方面,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外教社将承担更多的责任,为教育这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服务。

2005年,外教社又将它视为关键的一年,要做的事情很多。出版物研究所、出版发展研究所和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的筹建中。出版物研究所专门从事出版物的研究,为外教社策划、编辑和发行出版物提供科研支撑;出版发展研究所则专门从事出版社体制、运作程序、分配和人事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为出版社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将主要致力于外语教材的开发和外语教学研究。外教社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把出版社裂变为几个专业出版社,如教材出版社、电子出版社、辞书出版社和期刊出版社等,通过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从人力资源、规模效益、创新机制、市场营销、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入手,向出版集团的目标迈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