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家镛:无火炼真金

2005-02-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陈家镛院士于2005年1月28日侯艺兵 摄

春节将至,陈家镛院士依然很忙碌:1月27日陈先生刚刚在友谊宾馆友谊宫参加了2005年院士新春茶话会;第

二天他又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中期考核;31日,他还参加了有关院士增选的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家镛先生有“点石成金术”,不过,他不是身在虚无飘渺中的神仙,他是化工冶金专家。

说到冶金,人们往往想到冷硬的钢铁、灼热逼人的高温,可陈家镛先生却是一位热情和蔼,平易近人的学者,他经常带着温和慈祥的笑容,给人以春风扑面的感觉。他会细致地为学生修改英文论文,他会为一个后生晚辈写出了一本书,亲自打电话表示祝贺。

陈家镛是1956年偕全家回国的,他的夫人刘蓉和他是大学先后同学、他们在美国工作、生活得不错,他当时正在杜邦公司的薄膜研究所任研究工程师,曾在气溶胶过滤及聚酯连续聚合反应工程等方面取得过重要成果。直到21世纪,人们还在引用他当时写的论文。回国后,陈家镛虽然没有在这些方面继续进行工作,但他仍然有问必答,为许多科研单位和工厂提出大大小小的各种改进办法,达到了优质高产。和那时的许多爱国学者一样,陈家镛和妻子都希望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祖国。只不过,由于当时的中美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他们一直未能如愿。1956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了相关协议,中国留学生的归国之路被打开了,同时,周总理又代表党中央发出了希望海外学者归国的号召。于是,他们决定带着两个花朵一般的女儿,启程归国。那时,虽然美国已经允许中国学者返回祖国大陆,可是联邦调查局和移民归化局对中国学者总是另眼看待,就在回国前的一个傍晚,一向是“往来无白丁”的陈家,突然闯来一个莽汉,自称是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员”。这个莽汉问的都是挑衅性问题:“有没有接触美国国家机密”,“回国带些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回到共产党中国去?”等等,完全是恐吓。陈家镛处事既有钢的坚硬,又有钢的韧性,这些都吓不倒他。为了防止万一,他和刘蓉还商定了遇到麻烦时的应变措施。第二天,陈家镛偕夫人刘蓉和两个女儿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直到船开航,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高温冶炼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宝,“百炼成钢”,“真金不怕火来炼”都是那个时代留下的成语。这种冶金方法又称为“火法”。可是“火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遇到低品位矿石或是复杂难选矿往往是“捡芝麻丢西瓜”,如只能提炼出一种有用金属,将其它的当矿渣抛掉,有时甚至会将矿石中最宝贵的金属丢掉。

二战时期,“湿法冶金”由于提取铀而得到大发展。它利用化学溶液对矿物进行浸取,将有用金属进入溶液,然后再用萃取方法将这些有用金属分开,因为这种方法耗能低、污染少,所以特别适合于处理难选、复杂、低品位的矿物。从1958年起,陈家镛就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化冶所(现为“过程所”)的“湿法冶金研究室主任”。这是国内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学观点从事冶金研究的实验室,当时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陈家镛也成为我国湿法冶金的开拓者之一。

攀枝花有一种钒、铬伴生矿,传统的办法很难把它们分开,要是能够成功分离,就能得到两个“金娃娃”,要是搞不好,很可能连一个也得不到。陈家镛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试验成功一种用胺类萃取剂进行分离的办法,取得了成功。接着,他又用类似办法解决了钨和钼,钼和铼等伴生金属的分离等一系列难题。

十年动乱,化工冶金研究所也像狂风恶浪中的一条小船,研究方向变换不定。陈家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他的大女儿陈明初中上了不到一年,就到陕北插队,那里生活很艰苦,她当时又患着哮喘;小女儿陈安的学校也处在不正常的状态下,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做父母的怎么能不为她们操心?这时他们的家中又挤进来几家人,陈家镛夫妇被挤到两间房子里,厨房里几只炉子挤成一堆,谁家做饭都转不开身,卫生间又脏又乱,不成样子。而且有的人占住就不放,急得大家在外面团团转。陈家镛一家的正常生活全部被打乱,更不要说有一个安定的工作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陈家镛仍然尽可能做到“处乱不惊”和“世乱心不乱”,保持科研方向的稳定,从而和他的同事们一起研制出多种适应不同国防工业部门需要的复合涂层粉末材料,国产的飞机发动机因此降低了油耗,延长了寿命、提高了推力。

由于陈家镛的贡献,许多过去认为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和难选矿、复杂矿有可能得到利用,这不就是“点石成金”吗?由于他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工作,现在我国的“湿法冶金”已经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如果没有十年动乱,没有这样那样的干扰,陈家镛的成果肯定会更多、贡献会更大。

现在,已经年过八旬的陈家镛先生仍然精神矍铄,作为一位院士、老科学家,连续五届的全国政协委员,除了坚持搞科研工作外,仍然保持着参政、议政的责任感。他曾在《科学时报》上发表文章,提出反对片面强调论文数量,应该注意积累,提高论文质量。同时又对科技刊物收取版面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人都认为他的文章切中时弊。

陈家镛的两个女儿热情、善良、聪明、多才多艺,现在都在国外生活,但她们一有机会就回国来看望二老。陈家镛院士和他的夫人心胸开阔、豁达乐观,这也是他们身体健康、事业辉煌,家庭幸福的重要原因。在此新春即将来到之际,衷心祝愿陈家镛院士更加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