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财经图书:2005年的第一次交锋

2005-02-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不知是不是因为2004年财经图书市场有些冷清,而中信又过于寂寞。在2005年第一个月,中信出版社上演N次超级大手笔。先说沸沸扬扬,预付上百万稿费的《联想风云》一书,在2004年最后两个月把财经出版社界搞得昏天暗地的,一个是联想本身的新闻,并购IBMPC业务一事本身的热度;一个是畅销书作者凌志军。出版业内人士对该书
要达百万销量质疑不断,但反驳者认为:操盘手的伟大正在于常理下不可胜而坚信能最后胜出的气魄。先有《变化》等得到市场认可的作品,这位文章中处处留下伏笔的写手,或许还将担任暂时引领财经图书市场的先锋人物了。中信随之推出的是《南风窗》主笔袁卫东的《跨越》一书,描述的是柯达这样一个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有这两本书的模式,由著名作者操刀写著名公司的财经图书看来今后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并成为一支真正的主力军。敝人2004年曾写“本土财经图书自不量力”和“中信在财经图书市场上的努力”,文章中都有一个共同焦点,就是本土书的培育太没有养分,又没有哪个勇敢者带头领路。未曾料到,这些无关痛痒的叫嚣却早在图书出版人的安排之中。2005年,本土书是否崛起,将是最大的一个看点。当然,从2004年外版书在市场上有衰退的迹象,2005年本书财经图书的崛起确是一种倾向。

相对于这样的大手笔,机械工业出版社显得更为谨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2004年能保持财经图书的品种和利润略有上升,着实不易。但2005年第一个月的较量呢,只有其培育的本土作者姜汝祥的《榜样》一书,看来稍显单薄。除此之外,2005年还有什么值得期待之处呢?打击盗版的力度会不会加大?书号的管理会不会更严?不管怎么说,财经图书总要不断地洗牌,出局者说看不到希望,但更多的涌入者却热情高涨。

不管怎么样,一年开头的订货会是各大出版社一显身手的好机会。但这些表面的叫嚣是一回事,而真正能够影响到读者,能带动销量则是另一门学问。2004年末的《世纪大拍卖》一书,我在许多杂志上看到了一些著名的主编和记者撰写了书评,力推此书,这些相对来说得到业界认可的书,真正的销量其实并不值得一提,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世纪大拍卖》的故事警醒我们如何走好改革之路,而《洛克菲勒回忆录》一书的文笔,对洛克菲勒家族的描述,及其戴维・洛克菲勒(约翰・D・洛克菲勒的孙子)一生所触及的成为世界历史的那一部分的描述都是值得推崇的。看看这本回忆录,你能更明晰什么才是真正的上层人物的生活。同样《门口的野蛮人》所描写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关注,只不过被我们大多数忙碌的人们所不知,所忽视。

什么叫管理,如何进行管理,或者有什么模型和规则之类的企业经营书籍,以及教你如何获取成功的励志书还会在新的一年里延绵不绝。但要再出现《执行》,《谁动了我的奶酪》之类的超级畅销书已不可能,还一直以打造超级畅销书为目标的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也只能是嘴上期待实则心虚呀。讲到这里,对前面提到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华章公司还不得不尊敬起来。毕竟它们开始开辟多条战线,是十足的稳健派。而中信无疑是勇士,冲锋陷阵,成败皆轰烈。

谈及图书的阅读,我便有些羞愧了。图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提炼几个概念广泛传播的。每每用几十,上百个字宣传一本好书,我便愧疚难当。敝人最大的心愿还是在桌前摆上自己心爱的十几本书,来回翻看它几十个日月。当然还有上百本,和络绎不绝的新书在桌子旁边垒上新高。这些书都是某个伟大的作者、编辑及许多的相关人士辛勤劳动的结晶,有些是作者一辈子的心得、思想。图书是需要得到珍爱,不仅对于读者,对相互竞争的出版人士来说,珍爱自己的图书,同时也要珍爱他人策划出版的图书。2005年财经图书的第一次交锋,我们选择自己的珍爱,我们敬仰别人的努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