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他人作嫁衣裳

2005-02-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04年,新中国的出版业已走过了55个春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出版界的领导部门和部分老同志的倡议、推动下,对新中国出版史的研究工作有了可喜的成就。十多年来,不仅出版了王子野主编的《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于友先主编的《新中国出版五十年》等一批著作和史料集;同时还出版
了一批出版界的老领导、老编辑、老出版工作者的个人文集,其中有在新中国担任国家出版行政管理机关历届领导人的胡愈之、叶圣陶、王益等,还有一些曾在编辑出版部门长期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的老同志。这批长期在出版界工作的老同志的编辑出版文集,所收集的在新中国各个时期的论述,不仅对当时出版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今的出版业也有认识、借鉴意义。

薛德震最近辑录成书定名《为他人作嫁衣裳》(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出版文集,是他在编辑出版岗位连续工作52年工作经验和成果的结晶。他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编辑出版工作者,从出版社的一名普通校对起步,历经见习编辑、助理编辑等,直到担任了近十的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是一步一个脚印地经历了编辑出版工作的全面锻炼而成长起来的。

薛德震在这本文集收集的学术论文,如论述《编辑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社长总编辑的社会角色及其职责》、《知识经济与中国的出版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宣传出版方针》、《对当前出版工作的一些思考》、《更新知识结构,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等,都是他在编辑出版工作的切身实践中认真思考得出的经验之谈,具有普遍的理论学术意义。

薛德震于1988年11月接受新闻出版署任命为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时,这家老牌出版社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国的经济体制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期,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与健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些地方还起作用。面对这样严峻的困难局面,薛德震没有气馁和退缩,他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一班人,向全社同志提出:一方面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鼓励大家不要垂头丧气,失去信心,而是要振奋精神,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开拓前进。社领导提出扭转困难局面的设想,一是进一步明确出版社的性质,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搞活出版社。经过全社同志的努力,出版社的工作逐渐有了起色,每年都有所前进。十年来共出版新书1848种,重印书941种,其中有207种图书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的奖励。

近年来,为了促进对新中国出版史的深入研究,出版界有些研究工作者提出加强对出版界的个案研究的建议,通过对某些出版单位内部详细、真实的材料作深入具体的研究,或通过某些同类型的出版单位的横向比较、分析,找出共同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从这些实际情况的叙述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出版社十年来是如何从困境中逐步走向持续发展的历程,其经验和教训对于其他出版单位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读完全书后,我从研究新中国出版史的角度,认为这是一个出版史研究中具有丰富内容和特色的“个案”,值得向出版界的同志和对新中国出版史研究有兴趣的同志推荐,并真诚地期望这类著作今后能更多地出现。

(本文为《为他人做嫁衣裳》一书序言,有删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